研究:離婚后財富不如同齡人 避免分手成理財方式
據澳洲網報道,一份最新的研究數據明確指出,與丈夫或妻子分手是一種能嚴重損害財務狀況的方法。為此,不離婚竟然成為一種很好的理財方式。
離異男女養老金更少
報道稱,AMP與NATSEM聯手出具的最新《更富,更窮,澳洲離婚狀況報告(For Richer, For Poorer, Divorce in Australia)》發現,對于年齡在45歲至64歲的離婚家長來說,其財富比同齡的已婚夫婦要少25%。
對于一名離異的母親來說,其養老金賬戶的金額比已婚的母親要低68%。而對于一名年齡在45歲至64歲的離異父親來說,在離婚的5年后,其養老金賬戶的金額較已婚父親更是減少了60%。
就算是離婚時間超過5年,對于離婚的男性與女性來說,其擁有房產的比例也低于已婚夫妻。
報告還指出,有20%的新晉離婚母親,在剛離婚后在負擔孩子的基本生活用品時存在困難,例如校服或外出活動。
10萬人因分手財富減少
除了AMP與NATSEM 的研究,其他的報告也證明了離婚不利于積攢財富這一點。
澳洲家庭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Family Studies)的報告曾總結出盡管有些人在30歲或者40歲就離婚,但直到他們60歲與70歲時還會感受到經濟上的痛苦。
澳洲統計局(ABS)數據也顯示,2017年澳洲共有4.9萬對夫妻離婚。除此之外,還有成千上萬的事實上的夫妻分道揚鑣。
如此看來,2017年近10萬澳人的財富因此受到了重大的打擊。
專家給出5項建議
如何才能在感情破裂后保護自己與自己的財富呢?澳洲廣播公司(ABC)財經記者兼財務顧問專家羅伯遜(Andrew Robertson)給出了5項建議。
首先,最“性感”的投資并不總是最好的,就如人一樣。盡管比特幣(bitcoin)的市值曾高達2.5萬元,但去年卻大幅貶值。雖然一些投資看起來并不誘人,但其堅實的基礎可以帶來長期回報。
第二,在投資界,不斷的克制是“不要愛上你的投資”。
“顯然你需要愛你的另一半,但投資背后的信息與人際關系同樣重要。在決定你的另一半(投資)是否合適時,多用你的腦子而不是你的心。”羅伯遜稱。
第三,羅伯遜建議投資不是“一勞永逸”。
就像如果虧本人們會重新平衡金融投資一樣,羅伯遜建議可以感情關系進行一些檢查,“就好像理財建議一樣,向婚戀專家尋求一些幫助,不要等問題變得更嚴重”。
第四,太早退出表現不佳的投資可能會代價很大。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的股市表現就是最好的例子。
市場出現了驚人的復蘇,但那些發現自己處于觀望狀態的人錯過了復蘇。
最后,有時投資永遠不會起作用,唯一明智的選擇就是減少損失并退出。
舉例來說,2005年新聞集團以6億澳元的價格收購了社交媒體網站MySpace,但很快受到了“臉譜(Facebook)”的沖擊。2011年,新聞集團最終以3500萬澳元出售了My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