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歐洲央行年內最后一次政策會議決定維持利率水平不變,12月底結束于2015年出臺的量化寬松政策(QE),正式停止其債券購買計劃,并首次明確再投資將持續到首次加息后。這是歐洲央行政策逐步實現正常化的關鍵一步,同時也顯示未來歐洲央行在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方面不無擔憂。
首先,經濟的下行風險可能導致歐洲央行在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中趨于謹慎。
歐洲央行此次下調了對2018、2019和2020年的經濟增長預期,這和近期的經濟數據十分吻合。2017年歐洲經濟復蘇還算順風順水,但進入2018年后,由于全球貿易戰等因素的影響,經濟復蘇并不順利。歐盟統計局12月7日把歐元區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估計值從0.7%下調至0.6%,低于二季度的1.7%。這是歐元區自2013年以來最疲弱的一個季度,并使得歐元區進一步落后于同一時期增長3.5%的美國經濟。此后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綜合PMI初值跌至52.4,達到47個月新低。其中德國11月制造業PMI初值51.6,創32個月新低,歐元區經濟的潛在增長動能放緩。商業調查顯示,第四季度的經濟復蘇很可能表現一般,歐元區2018年全年的經濟增長也將放緩。
其次,從歐洲內部看,歐洲幾大龍頭英、德、法、意局勢不穩也為歐洲經濟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歐洲領頭羊德國經濟三季度出現負增長,經濟增長有可能放慢。法國和意大利近期也給歐洲經濟增添了新的煩惱。意大利和歐盟就預算案赤字的博弈以意大利做出讓步而緩和,但紛爭尚未終結。
此外,德國“默克爾時代”面臨結束,可能對歐洲和歐盟未來的凝聚力產生重大影響。歐盟將于2019年5月舉行議會選舉,選舉存在諸多變數。即使以法、德為首的歐盟主義政黨在選舉中保住優勢,但當前兩國都陷于困頓,歐盟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與此同時,英國退歐不確定風險仍未消散,“無協議”脫歐可能導致英國與其他歐盟國家經濟增長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再次,在外部,從全球角度來看,貿易摩擦的陰影始終未消。全球經濟增長勢頭減弱、需求整體放緩。金融環境收緊、市場愈加脆弱,對全球金融穩定和經濟活動都構成一定壓力。如果美國經濟在未來出現增長放緩,美聯儲加息進程受阻,則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將更為推后,速度也將更為放緩。對此,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近期數據不及預期,反映了外部需求的減弱,而來自保護主義的不確定依然顯著。
市場人士認為,目前歐洲央行選擇退出量化寬松更多可能是因為這一前瞻指引公布日久,德拉吉不得不尷尬面對經濟數據的不如人意。就像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Anatoli Annenkov所認為,歐洲央行現在結束量化寬松“更像是因為彈藥將用盡”,而不是因為經濟前景良好到足以支持央行擺脫這種非常規刺激措施。以通脹為例,整體通脹率接近歐洲央行設定的2%的目標,然而并不穩定,11月的核心通脹率僅1.1%,油價下跌可能會使通脹在未來幾個月出現下滑。歐洲央行此次也下調了未來的通脹預期。
由于存在著這諸多憂慮,因此,歐洲央行聲明中出現了仍將在必要的情況下,將再投資持續下去,直到實施首次加息的措辭。德拉吉聲明,為維持通脹將仍有必要實施大量刺激措施,并敦促政府提高更長期經濟增速潛能。
無論如何,在歐洲,持續四年的量化寬松終于落幕,而至少在2019年夏天結束前利率不變是大概率,寬松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