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珍愛網的《2021年雙十一單身人群報告》顯示,雖然這屆年輕人大多能理智消費,盡量避免消費主義陷阱,但仍然有22.28%的被調研者,果斷選擇了會為愛人支付一部分雙十一賬單,是選擇“不會”支付的兩倍左右。雙十一為對方清空購物車,一時間成為女性評判對象的標準之一。那么,在一段男女親密關系中,為對方買單,贈送禮物的意義是什么呢?該如何在關鍵節點,送上一份合心意的禮物呢?
禮物的表達:傳遞愛的信號
想要開啟或者維持一段親密關系,在合適的時間,適當地表示愛意,對于單身青年或者處于戀愛期的男女來說,是一件必不可少的行為。據珍愛網情感研究院發布的一則報告顯示,線下直營門店服務的失婚、失戀男女中,有不少是因為在節日里,比如戀愛紀念日、情人節等,忽視情感表達,導致對方因為長期接收不到愛的信號,而逐漸對這段親密關系失去信心。
成熟的親密關系尚且如此,單身青年在嘗試進入親密關系時,更不能吝嗇情感地表達。研究表明,情感表達質量和頻率越高的單身男女,越容易進入和建立一段高質量的親密關系,而情感表達質量與個人表達的心意是否為對方直接接收到有關。但在今天的中國文化情境里,相對于直白又輕忽的一句“我愛你”,單身青年男女在建立或者進入親密關系的初期,更傾向于用禮物等含蓄委婉地表達心意。禮物,象征的是一份慎重,也是一份見證。
禮物的分寸:觸達合適的邊界
親密關系有一段逐漸磨合的成熟期,但很多男士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過分地表達自己的心意,造成女方一定的心理負擔不說,也給這段關系過早地戴上枷鎖。
在珍愛門店的相親場合,經常見到的一種現象是,一對看著比較登對的單身男女,初次見面交換信息過后,男方就開始侃侃而談未來的規劃,并主動為約見費用買單。而到下一次約見時候,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男生就往往有比較強信號的表示。比如,送大束玫瑰花、送家傳碧玉鐲子,甚至一上來交付銀行卡、存折等。
這些心意的暗示,或者情侶專屬物品的贈送,都會逾越親密關系初期的界線。當女方并沒有發出進入下一階段的信號,這時候過早地表達心意或贈送不合適的禮物,不僅讓對方在關系步調不一致的壓力面前,變得猶豫不決,而且得不到回應的一方,也容易在單方面自我付出的感動中,陷入占據道德制高點指責對方的關系困境。
禮物的進階:交流彼此的需求
禮物不僅僅是在合適的時間對合適的人,進行有分寸地信號傳達,更關鍵的是,蘊含在禮物背后的需求交換。青年男女在一段親密關系中,會不斷通過讓渡一部分隱私權,構建“我們”的深度鏈接,從而建立“我們”的概念。對于表達愛的信號的禮物而言,識別對方的需求,并承擔起需求和期許的溝通重任,才是禮物的進階階段。
近期已經收官的《90婚介所》中有這樣一個話題,該不該送女朋友超出經濟能力范圍的禮物?在場男嘉賓們,眾說紛紜。復旦大學社會學沈奕斐教授,則從女生需求的角度給出了一個更全面的答案:送禮物,要送稀缺資源。
在親密關系中,一方出現超過配套供給資源的需求,就會導致稀缺。比如,一個薪資僅夠衣食的上班族,他的另一半稀缺的應該是物質層面的滿足;一個忙到腳不沾邊的創業者,另一半稀缺的應該是時間上的陪伴。當這些禮物相互交換,回應了這份稀缺,也就相當于,雙方完成了一次看見對方需求的溝通,達成了一種關于未來的共同期許。
正如在歐·亨利《麥琪的禮物》中,麥琪為吉姆剪掉漂亮的頭發換來白金的表鏈,吉姆當掉心愛的懷表為麥琪買了一套奢侈的梳子。雖然原則上禮物交換失敗了,但卻完成了一次關于雙方需求溝通的任務。送禮,雖然在兩性親密關系中,沒有一套完整的定式,也不是必須要去完成的任務。但禮物作為一種表達方式,在吝嗇于表達的社會,它對于親密關系的作用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與其習慣性買單,不如送上一份有分寸、看得見對方需求的禮物。
參考資料:
①《珍愛網2021年雙十一單身人群報告》:理性消費,適度為愛買單,2021年11月。
②又一復旦教授火了:勸80后離婚,教90后戀愛,2021年9月。
③情侶間的送禮,從來都不只是送禮而已,2020年9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