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慕尼黑再保險集團與安顧集團聯合發布了《2021科技趨勢雷達》(Tech Trend Radar 2021)報告,該報告始于2015年,旨在提高公眾對于未來科技趨勢的認識,引發有關其在保險價值鏈中相關性的探討,洞察全球保險業的科技需求并提出慕再/安顧的解決方案。本次報告中,德華安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云原生應用平臺” 、“數字化健康服務”、 “大數據營銷服務中心”等11項案例入選。
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提起“云”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云計算服務”的簡稱,“云”已經無處不在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然而提起“云原生技術”、“云原生應用”,甚至“云原生應用平臺”,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會感到陌生,“云原生應用平臺”的過去、現在、未來是什么?它與保險公司乃至客戶都有著怎樣的聯系?
關于過去,云原生“踏云”而來
人們常說“云”,通常指“云計算服務”,是一種計算資源的提供與消費形式,強調計算資源的“隨處可用”和“按需付費”。“計算資源”的概念比較抽象,涵蓋面也十分廣泛,除了存在于專業工程領域外,實際上它已經無處不在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舉例來說,“手機4G上網”即是一種“計算資源”,電信服務商通過“云”的形式將資源提供給客戶,客戶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絡,并且僅需支付實際流量對應的費用。
而云原生技術則是借了云計算的東風,涵蓋了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批“云計算黑科技”。這些技術有利于軟件工程師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龐大但是可靈活擴展的業務應用。其中,典型的技術包括“微服務架構技術”和“容器技術”。利用微服務架構技術,系統工程師們將“紛繁復雜”的“老舊大應用”進行拆解,形成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小微服務”進行管理,這樣“化整為零,化繁為簡”的方式,使得系統的開發效率大大提高。“微服務架構”可以形象的類比為“企業組織架構”,一個企業一開始可能只有幾個創業者組成,他們只論職責不分部門。然而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為了管理需要,必然會設立“銷售部門”,“財務部門”,“信息技術部門”等組織,這跟“微服務架構”的原理是一樣的。
“微服務”被開發出來后,需要放到“運行環境”中運行,才能為用戶提供服務。而容器技術作為一種“運行環境技術”,與微服務架構技術“珠聯璧合”,將“計算資源利用效率”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解決了“微服務化”以后所產生的資源消耗問題。新興的“容器技術”是對“操作系統虛擬化技術”的一次重大升級。以生活中的例子做類比,假設我們要快遞一臺大洗衣機給別人,這“老舊大系統”運行于“虛擬操作系統”中,就相當于我們把“大洗衣機”放在“大包裝箱”中,而“小微服務”如果也放在“虛擬操作系統”中的話,相當于我們拆了洗衣機后,把每個零件都單獨放在一個“大洗衣機的包裝箱”中快遞,這顯然是極其不合理的方式。隨著“容器技術”的出現,上面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我們把“微服務”放在“容器”中運行,就相當于為每個洗衣機零件配了一個合適的“小包裝箱”,這個方式就十分的合理了。
科技界將上述這些技術概括的稱為“云原生技術”。相比于傳統技術,使用云原生技術構建的“云原生應用”,其最大特點是能夠高效率的發揮現代計算科技成果和現代軟件工程體系的優勢。
關于現在,云原生技術構筑數字化保險服務基石
云原生技術對保險公司和客戶來說有什么意義呢?
早在2017年,德華安顧人壽就基于微服務架構上線了互聯網業務云核心系統,以及個險投保人常用的“安顧贏家”手機APP。而微服務,正是云原生技術的代表之一。
事實上,德華安顧人壽作為一家有著“數字化基因”的企業,是業內較早引入云原生技術的公司之一。在德華安顧人壽相關負責人看來,在科技發展驅動下,整個社會正在經歷數字化轉型進程,保險企業面臨著“創新保險產品”、“創新運營模式”、“創新商業模式”的三大機遇。從公司角度來看,云原生技術開放、敏捷、標準的特點,能快速幫助企業構建開放平臺,更好地賦能業務的敏捷創新,降本增效,從而牢牢的抓住發展機遇。從保險客戶角度來看,壽險企業應用云原生技術升級現有業務系統,有利于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數字化服務,能夠有效提升客戶體驗。
為此,德華安顧人壽在2019年開始了基于容器技術的云原生應用平臺建設布局。而這一年,普遍被認為是 “云原生技術普及的元年”。也是在這一年,配合公司數字化戰略,布局企業數字中臺建設,德華安顧人壽對容器技術在公司的應用可行性做了充分的調研論證,明確了云原生應用平臺作為公司數字中臺建設行動重要技術支撐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礎上,作為德華安顧人壽數字中臺建設行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公司在2020年正式啟動了云原生應用平臺建設項目,并且配套實施了多個試點應用項目。
有業內人士認為,進入數字化時代,客戶對于軟件系統的質量有了更高要求,同時新的數字化業務形態也在不斷出現。在這個情況下,云原生技術將成為企業開發高質量軟件,緊跟市場需求,甚至創新業務形態的重要技術基石。
關于未來,確立云原生應用體系化發展格局
隨著德華安顧人壽云原生應用平臺按計劃順利上線,試點項目也取得了良好的預期效果。借由云原生技術和運行平臺的賦能,相較于傳統解決方案,試點應用系統在多個關鍵技術關鍵指標表現優秀。在此基礎上,德華安顧人壽在2021年啟動了云原生應用平臺二期建設項目。
據了解,云原生技術在不斷發展,云原生應用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因此德華安顧人壽的云原生應用平臺在投入運行后,一方面自身將不斷迭代升級,另一方面也將持續支撐企業越來越多云原生應用的上線運行。
“根據公司的科技發展規劃,我們在未來幾年將實現既有核心業務系統群的‘中臺化’、‘微服務化’、‘容器化’升級改造,將其部署至云原生應用平臺中運行。該平臺將為公司的數字中臺建設,為公司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數字化服務持續貢獻重要力量。”德華安顧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
云原生技術發展時間線
云原生技術的發展經歷了萌芽階段,生態化階段,目前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
萌芽階段為2004年至2014年,這期間云原生技術的核心要素生根發芽。
2004 年~ 2007 年,Google 已在內部大規模地使用像 Cgroups 這樣的資源隔離技術;
2008 年,Google 將 Cgroups 合并進入了 Linux 內核主干。
2013 年,Docker 項目正式發布。
2014 年,Kubernetes 項目也正式發布。
生態化階段為2015年到2018年,這期間云原生技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生態體系:
2015年,云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成立;
2017 年,CNCF 達到 170 個成員和 14 個基金項目;
2018 年,CNCF 成立三周年就有了 195 個成員,19 個基金會項目和 11 個孵化項目,如此之快的發展速度在整個云計算領域都是非常罕見的。
目前,云原生技術生態在國內與國外均處于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截至2020年底,CNCF在全球范圍內運營項目數量超過了80個,吸納了來自177個國家共計超過11萬名科技工作者的杰出貢獻。在中國,CNCF 有 60 個會員單位,占到全部會員總數的 8% 以上。繼美國和德國之后,中國是 CNCF 項目第三大貢獻者基地。在所有會員中,華為位列第八大貢獻者。
未來五年,云原生技術將從“潮流技術”成長為“主流技術”,并且在此后的相當時期內,保持應用系統架構和運行技術的主流地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