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資本邦了解到,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復神鷹”)回復科創板首輪問詢。
在科創板首輪問詢中,上交所主要關注公司收入、采購、毛利率、固定資產、科創屬性、關聯交易、主要產品與市場空間等17個問題。
具體看來,關于科創屬性,根據招股說明書及申報材料,發行人符合《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第六條規定的第(二)款情形。2018年1月,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推薦,發行人作為第一完成單位,與東華大學作為第二完成單位、江蘇鷹游紡機有限公司作為第三完成單位,共同研發完成的“千噸級干噴濕紡高強/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發行人在該項目中作為主體單位,負責整體方案的制訂、關鍵設備的設計,通過超大容量聚合釜技術、高取向低缺陷原絲干噴濕紡高速紡絲技術、快速預氧化技術、關鍵設備的自主研發與集成四大技術突破,開發了2m幅寬千噸級碳化線工藝包,建成了1,000噸/年規模化生產線,并實現了穩定生產。
上交所要求發行人說明:東華大學、江蘇鷹游在獲獎技術中承擔的角色,獲獎技術在主要生產環節及各環節運用情況,是否形成專利或技術成果及使用權約定,相關專利或技術成果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貢獻情況。
中復神鷹回復稱,“千噸級干噴濕紡高強/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由中復神鷹、東華大學、江蘇鷹游共同研發完成,項目的主要創新點包括:1、創新開發了大容量聚合與均質化原液制備技術;2、攻克了高強/中模碳纖維原絲干噴濕紡關鍵技術;3、自主研制了PAN纖維快速均值預氧化、碳化集成技術;4、首次構建了具有自主產權的千噸級干噴濕紡高強/中模碳纖維產業化生產體系。
中復神鷹為項目主體單位,負責整體的方案制定,關鍵設備的設計。
中復神鷹利用東華大學在纖維領域的技術成果和江蘇鷹游紡機設備研制的能力,通過超大容量聚合釜技術、高取向低缺陷原絲干噴濕紡高速紡絲技術、快速預氧化技術、關鍵設備的自主研發與集成等核心技術突破,開發了2m幅寬千噸級碳化線工藝包,建成了千噸級規模化生產線,并實現了穩定生產,填補了國內千噸級高性能碳纖維產業空白,對項目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創新點具有突出貢獻。主要技術創新涵蓋了技術創新點的各項內容。
東華大學為項目的第二完成單位,為項目的技術路線及工藝路線提供技術支撐,為及時修正工藝參數及設備改進、技術創新及穩定生產的實現,起到了促進及參考、指導作用,對項目的第一、第二項創新點有突出貢獻,主要技術創新包括:1、參與高分子量、窄分布的中轉化率聚合新工藝;2、參與開發了高粘度原液多級分配及高壓擠出紡絲技術;3、參與開發了快速預熱混合的方法并參與建立了噴絲組件保溫系統。
江蘇鷹游為項目的第三完成單位,在項目中協助研發60m3聚合反應釜,完成了千噸級干噴濕紡原絲及碳化生產線專用設備的機械設計、制造、安裝與調試,對項目的第一、二、三、四項創新點有突出貢獻,主要技術創新包括:1、60m³超大型聚合釜的研發;2、高壓蒸汽牽伸裝置、原絲空氣處理及高溫碳化等裝備的機械設計、制造、安裝與調試。
“千噸級干噴濕紡高強/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申報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主要授權專利共10項,其他與該項目相關的專利共7項。
其中,中復神鷹為該項目主體單位,負責整體技術方案的制定、設備的整體設計和工藝設計、整體技術內容的實施,主要技術成果包括創新開發了大容量聚合與均質化原液制備技術、率先攻克了高強/中模碳纖維原絲干噴濕紡關鍵技術、自主研制了PAN纖維快速均質預氧化和碳化集成技術、首次構建了自主的千噸級干噴濕紡高強/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體系,項目相關的授權專利共計15項;東華大學在本項目中主要為提供技術支撐,起到了促進及參考、指導作用,未申報項目相關的專利;江蘇鷹游在項目中協助研發60m³聚合反應釜,完成了千噸級干噴濕紡原絲及碳化生產線專用設備的機械設計、制造、安裝與調試,主要技術成果為碳纖維設備的機械設計、制造相關的知識產權,項目相關的授權專利共計3項,其中1項與中復神鷹的共有專利已于2017年轉讓給中復神鷹。
發行人、東華大學和江蘇鷹游未就相關專利的使用權進行單獨約定,相關專利的使用權歸屬于專利所有權人。
截至目前,發行人、東華大學和江蘇鷹游不存在任何“千噸級干噴濕紡高強/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相關的技術成果及專利的使用權糾紛。
該項目申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有10項主要授權專利。
上述專利中,除“一種適用于干濕法聚丙烯腈碳纖維原絲凝固成型的方法”于申報時點為中復神鷹、江蘇鷹游共有專利外,其余專利均為中復神鷹單獨所有的專利。
“一種適用于干濕法聚丙烯腈碳纖維原絲凝固成型的方法”為中復神鷹與江蘇鷹游于2014年10月18日作為專利權人共同申請的專利,中復神鷹與江蘇鷹游于2017年10月23日簽訂專利轉讓協議及補充協議,江蘇鷹游將該專利無償轉讓給中復神鷹,并約定所有權益歸中復神鷹所有。
2018年1月16日,上述專利權轉移完成著錄變更。根據江蘇鷹游出具的確認函,自該項專利申請日至今,江蘇鷹游未使用該項專利。
其他與本項目相關的7項授權專利中,“用于碳纖維原絲的空氣處理裝置”、“一種高溫炭化爐爐膛”為江蘇鷹游單獨擁有的關于碳纖維設備制造相關的專利,其余5項專利均為發行人單獨所有的專利。
發行人取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10項主要授權專利,除“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原絲預氧化前處理工藝”因發行人技術升級替代已實現快速預氧化未使用以外,其余9項專利技術目前仍然應用于公司碳纖維生產活動中。
通過“干噴濕紡千噸級高強/百噸級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公司構建了全流程干噴濕紡碳纖維生產技術,形成了四大核心技術體系,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將相關專利及技術成果運用于碳纖維生產的聚合、紡絲、碳化等各生產環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核心技術體系。目前,發行人及其子公司共擁有與核心技術體系相關的專利共49項。
發行人取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主要授權專利為干噴濕紡碳纖維生產所涉及的聚合、紡絲、碳化等不同工藝環節的技術專利,而非產品專利。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均來自于以該獲獎項目為基礎構建的干噴濕紡技術體系所生產的碳纖維產品銷售,生產環節涉及相關專利技術的綜合運用,不存在單一專利對應具體產品型號的情況,因此無法測算單一專利對應的銷售收入及占比。
因此,從上述專利的整體運用情況來看,發行人報告期內運用相關專利或技術成果的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30,319.32萬元、41,110.25萬元和52,751.30萬元,占公司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00.00%、100.00%和100.00%,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8.46%、99.04%、99.10%。
關于主要產品與市場空間,上交所要求發行人說明:(1)按高強型、高強中模型、高強高模型說明發行人的收入金額及占比,不同強度類型產品對碳纖維產品性能要求,發行人碳纖維主要應用于何種下游領域;(2)結合碳纖維2020年市場增速放緩,分析說明碳纖維市場是否存在市場萎縮等風險;(3)發行人產品的國際和國內競爭對手的產量占比、市場占有率及排名情況,發行人主要產品相比起國際、國內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
中復神鷹回復稱,報告期內,發行人的碳纖維產品在航空航天、風電葉片、體育休閑、壓力容器、碳/碳復合材料、交通建設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2018年發行人的產品主要應用于體育休閑、交通建設和壓力容器等領域。報告期內,隨著風電葉片、碳/碳復合材料等下游領域的碳纖維需求高速增長,以及發行人產品品質和市場認可度的進一步提高,發行人在航空航天、風電葉片和碳/碳復合材料等領域的銷售占比逐步提升。截至2020年,發行人已基本完成了在碳纖維主要應用領域的行業布局。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碳纖維市場中航空航天領域的需求受到重挫,但相關影響已釋放,未來進一步萎縮的風險較低;其他主要應用領域仍然保持增長,特別是風電葉片領域,需求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總體而言,全球碳纖維市場不存在市場萎縮的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95%以上來源于國內地區。近年來,我國碳纖維市場需求保持高速增長,2020年碳纖維需求達4.88萬噸,較2019年增長達29%,未出現增速放緩的情形。
國內碳纖維市場的需求結構與國外存在較大差異,主要是在民用航空領域的需求較低,因此2020年度國內碳纖維市場受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較小。
近年來,國內碳纖維市場發展迅速,風電葉片以及碳/碳復合材料、壓力容器等領域的需求快速增長,不存在市場萎縮的風險。(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