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創業板擬上市公司華蘭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
作為華蘭生物(002007.SZ)子公司,隨著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上市,華蘭疫苗近年毛利率不斷走高,然而銷售費用也同期“水漲船高”。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3年間,華蘭疫苗銷售費用豪擲超15億元,其中,因“預提推廣服務費”占銷售費用比例過高,引發深交所十連問。
產品單一
資料顯示,華蘭疫苗是一家專業從事人用疫苗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已上市的產品主要包括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 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等。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華蘭生物(SZ:002007)持有公司2.7億股股份,持股比例75.00%,為控股股東。安康通過香港科康間接控制華蘭疫苗10%的股權,為華蘭疫苗的實際控制人。
招股書披露,近三年,華蘭疫苗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持續增長,其中,營收分別為8.03億元、10.49億元、24.26億元,復合增長率為73.86%;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70億元、3.75億元、9.25億元。
2018年至2020年度,華蘭疫苗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流感疫苗、ACYW135 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重組乙型肝炎疫苗(漢遜酵母)的生產和銷售;其中,流感疫苗的銷售收入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6.87%、99.42%和99.81%,占比較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2018年度,華蘭疫苗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國內獨家上市,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收入占當年營收的74.73%;相比2018年度,2019年度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銷售收入增長3.71億元,占當年營收的92.59%;2020年度,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銷售收入增長13.75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96.68%。
華蘭疫苗在招股書中透露,若市場需求出現不利波動或者其他競爭對手生產出質量更高的流感疫苗,且市場需求量沒有上升的情況下,則公司存在因產品結構單一而導致現有市場份額縮減,銷量下滑,進而影響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的風險。
高比例推廣服務費引深交所十連問
記者注意到,近三年,華蘭疫苗在銷售費用方面的支出也逐年增長,3年豪擲超15億元。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三年間,華蘭疫苗銷售費用分別為3.37億元、3.06億元和8.65億元,占各期營收比例分別為42.02%、29.18%和35.66%,而“預提推廣服務費”構成銷售費用的主要部分。
據招股書顯示,預提的推廣服務費包括推廣商推廣活動的推廣服務費、咨詢費、會務費等。從具體數據來看,報告期內,華蘭疫苗的預提推廣服務費分別為3.26億元、2.82億元和8.08億元,占各期銷售費用比例分別為96.67%、92.12%和93.34%,占公司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0.63%、26.88%和33.29%。
華蘭疫苗高比例的預提推廣服務費引發了深交所的關注,深交所在第一輪問詢中連發十問,要求其說明“列示所支付推廣服務費明細,與各期銷售收入是否匹配”、“報告期內發行人是否存在與業務事實不符或與憑證不符的異常資金流出,是否涉及商業賄賂、利益輸送等情況”、“主要產品在參與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招投標過程中,是否存在商業賄賂或其他利益輸送的情形”等問題。
華蘭疫苗在第一輪問詢的回函中稱,公司各期的推廣服務費與營業收入相匹配。
研發“吝嗇”
在招股書中,華蘭疫苗明確指出,疫苗的研發、生產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研發技術水平是疫苗生產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對疫苗生產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然而,相較于銷售費用的“大手筆”,華蘭疫苗在研發費用的投入顯得較為“吝嗇”。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華蘭疫苗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53億元、0.73億元、1.11億元,占同期營收比例分別為6.60%、6.96%、4.57%,2018年至2020年3年時間里,研發費用總和僅2.37億元。
華蘭疫苗稱,研發費用支出主要由物料消耗、職工薪酬、折舊攤銷及臨床試驗費構成。報告期內,隨著在研項目數量的逐步增加以及研發進度的順利推進,研發費用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記者注意到,雖然研發費用逐年遞增,但增長幅度有限,且相較于同行業企業來看,華蘭疫苗的研發費用率整體上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值。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智飛生物、沃森生物等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的平均值分別為6.70%、6.25%、8.37%。
華蘭疫苗僅2019年的研發費用率(6.96%)略高于上述平均值(6.25%),2018年、2020年的研發費用率比同行業可比企業的平均值分別低了0.1個百分點、3.8個百分點。
不過,華蘭疫苗在招股書中表示,2018年、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率基本符合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對于2020年研發費用率水平較低,華蘭疫苗解釋,“2020年相比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增長51.88%,而同期營業收入增長131.30%,研發費用的增幅低于營業收入的增幅,導致研發費用率低于行業均值。”(記者 牛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