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保險中介第一股”要來了?
歷經8年準備期,三次調整上市板塊,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泰保險”)終于在近日向深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目前正處在預披露環節。
這家保險中介資質如何?記者注意到,江泰保險的資產負債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五年內頻頻向員工借款解決購置大廈及后續裝修所需的資金缺口問題。
但看似資金緊張的背后,江泰保險向股東分紅卻毫不吝嗇,高管薪酬更是占到凈利潤的半壁江山。
目前,A股市場仍未有保險中介公司上市。分析稱,究其原因,重要的一點是保險中介公司缺乏自身的內在價值與核心競爭力。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后疫情時代”互聯網保險對傳統保險市場的沖擊,科技將成為保險中介機構未來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三次調整上市板塊
招股書顯示,江泰保險擬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本次擬公開發行7164.27萬股普通股A股,不進行老股轉讓,發行后總股本為28657.07萬股,公開發行的新股不低于本次發行后總股本的25%。
本次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主要用于三大項目建設。具體來看,約2.73億元用于國內分支機構建設項目,約1.4億元用于電子商務與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約0.27億元用于海外代表處建設項目。
江泰保險成立于2000年,是我國第一家開業的保險經紀公司,也是國內最大的財產保險經紀公司。2010年,江泰保險正式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對外宣布將在兩年內上市。2012年8月,江泰保險首次在北京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過去的八年內,江泰保險不僅三換輔導券商,擬登陸板塊也創經歷了從主板到業板,再到中小板的調整。
根據招股書披露,近年來,江泰保險營收已突破10億元,盈利也呈穩定增長態勢。合并口徑下,2020年上半年,江泰保險營業收入為5.6億元,營業利潤7166.14萬元,凈利潤4679.39萬元,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4705.74萬元。2017年至2019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約為8.44億元、10.03億元、11.3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173.24萬元、4040.83萬元、5598.85萬元。
江泰保險也表示,目前其主營業務集中在財險領域,而近年來,私人保險經紀業務快速發展,業務體量明顯提升。因此,該公司未來將積極布局私人保險經紀業務領域,提升私人保險經紀業務規模和市場占有率,以鞏固其在保險經紀市場中的整體市場份額和行業地位。
據了解,江泰保險計劃使用本次募集資金在全國范圍內新建90家專營私人保險的營業部,開展私人保險經紀業務,服務高凈值客戶,以此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
頻向員工借款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江泰保險的資產負債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2017年至2020年6月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合并口徑)分別為61.99%、62.81%、64.70%、62.93%。與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兩家保險經紀公司正迅保險和同昌保險相比,高出20個百分點以上。
較高的負債水平下,近幾年,江泰保險頻繁向員工借款,用于辦公大樓購置及裝修。
招股書顯示,2014年及2015年,為解決購置江泰保險大廈及后續裝修所需資金缺口問題,該公司共與334名員工簽訂借款協議,籌集資金6032.6萬元,借款期限為兩年至五年不等,利率按照借款期限在7.83%至8.32%不等。
為了籌劃上市事宜,江泰保險在2016年底償還了上述借款的本息。但在此后的2017年至2019年,基于同樣的原因,其再次先后與144名、89名及41名員工進行一年期借款,分別籌集資金5770萬元、4954萬元、1300萬元,利率為6.75%(含稅)。以此計算,上述五年內,江泰保險共向員工籌集資金超過1.8億元。
然而,看似資金緊張的江泰保險,一邊因購置辦公樓及裝修大規模向員工借款,一邊又大手筆地向股東進行現金分紅。
2016年至2019年,江泰保險分別向股東派發年度現金股利2149.28萬元、2923.02萬元、2149.28萬元、2579.14萬元,合計9800.72萬元,其中后3個會計年度現金分紅占當年歸母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80.16%、53.56%、45.72%。
與此同時,江泰保險的高管薪酬也處于較高水平。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在江泰保險處領取薪酬的20名高管,合計薪酬超過3000萬元,人均薪酬超過150萬元,在當期公司凈利潤中占比近54%。
針對上述問題,1月27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聯系了江泰保險董秘辦。但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復。
需應對行業風險
截至目前,A股市場仍未有保險中介公司上市。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主要受制于監管審核等方面的因素。此外,保險中介公司普遍缺乏內在價值與核心競爭力,若保險公司不提供保險產品給它們,預計其業務收入會很快下降。
在招股書中,江泰保險也對當前保險經紀行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其中提到,隨著國內保險市場成熟度的不斷提升,保險經紀機構被越來越多的投保人和保險公司所認可,通過保險經紀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近年來呈現出良好的高速增長趨勢,同時也加劇了市場競爭。保險經紀機構將面對內資機構競爭升級的局面。而隨著中國保險經紀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外資保險經紀機構也將加速進入國內市場,進一步加劇國內的市場競爭。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互聯網行業與保險行業正在不斷走向深度融合。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相對于傳統的線下保險銷售模式,互聯網保險銷售更具優勢,對傳統保險市場形成了一定的沖擊。此外,隨著投保人對于保險產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也對保險經紀機構的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及精準營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聯網技術將成為保險經紀機構未來發展的重要技術驅動力。
對此,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朱俊生指出,拓展服務領域、參與生態圈建設、參與保險價值鏈,這是很多中介都想做的事,但落地需要科技的支撐,而科技的背后是數據與人才。中介在很大程度上是輕資產,靠的是專業技術、專業能力與專業的人才,這也是整個中介行業未來變化的方向。
他建議,專業中介需要深耕細作。市場粗放發展階段已經過去,正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生存發展并不容易,壓力很大,需要整個行業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壓力。保險市場需要長大長強,不是做大做強。保險行業最需要的是審慎,要根據長遠結果而不是根據短期結果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