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晚,沃森生物(300142.SZ)發布公告稱,擬以11.41億元向淄博韻澤、永修觀由轉讓所持有的上海澤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澤潤”)32.60%股權。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直接持有上海澤潤的股權比例將由65.1429%下降至28.50%,上海澤潤將不再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雖然在強烈的質疑聲中,沃森生物立即將這一交易按下了暫停鍵,但是公司股價在12月7日開盤后依然一路暴跌,最終跌停,收于36.53元。
投資者對沃森生物出售上海澤潤事項反應激烈,除了將HPV疫苗概念賣掉外,更為重要的是,市場認為上海澤潤的估值過于“便宜”。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年初以來,疫苗股股價上升明顯,多只疫苗股市盈率達百倍以上。如果未來市場預期難以轉化為實際業績,疫苗股偏高的估值將如何消化?
沃森生物轉讓風波
上海澤潤是沃森生物重要子公司之一,雖然截至目前仍未盈利,但其在研的HPV疫苗預期將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目前其研發的二價HPV疫苗已處于申報生產批件階段,預計于2022年上市銷售;其九價HPV疫苗處于臨床一期試驗階段,預計于2026年上市銷售。
根據評估報告,評估機構對上海澤潤的評估采用收益法評估結論。經收益法評估,上海澤潤在評估基準日2020年6月30日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34.96億元,增值額28.75億元,增值率462.55%。
在電話會議中,投資者對于公司這一決議反應激烈,提出一系列質疑:上海澤潤的二價HPV疫苗即將問世,為何決定此時將其賣掉?更為關鍵的是,為何賣的這么便宜?是否涉及利益輸送?在投資者的重重質疑下,交易所也火速發來問詢函。
在同行萬泰生物市值近800億元的情況下,上海澤潤僅估值35億元,兩相對比下上海澤潤賣的似乎太“便宜”了。不過,此次轉讓風波也讓投資者的目光轉移到疫苗股估值問題探討上。
疫苗股市值不斷膨脹
在新冠疫情下,新冠疫苗的研發無疑使得疫苗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相應疫苗概念上市公司市值也不斷膨脹。
Wind顯示,12月7日,A股疫苗指數(8841313.WI)收于2693.64點,雖然較8月4日4047.76點的歷史最高收盤價有所降低,但年初至今漲幅依然高達98.65%,近一年漲幅達113.97%,遠遠高于所有滬深市場核心指數。
具體而言,除2020年新上市的康華生物、萬泰生物和康希諾-U以外,疫苗指數中的其他成分股年初至今漲幅從高到低依次為西藏藥業、智飛生物、未名醫藥、復星醫藥、康泰生物、天壇生物、長春高新、華蘭生物、遼寧成大、沃森生物、華北制藥,漲幅分別為192.71%、182.67%、148.62%、104.74%、83.21%、82.62%、73.54%、68.44%、52.80%、12.65%、7.01%。
與此相應,疫苗概念板塊截至12月7日收盤總市值高達1.11萬億元,相對于年初的總市值0.47萬億元已有大幅上升。即便剔除在2020年新上市公司的市值,疫苗概念板塊的總市值相較于年初漲幅也接近100%,幾乎翻了一番。
2020年新上市的疫苗股中,萬泰生物股價上漲最快,且目前市值最高。萬泰生物于4月29日上市,發行價格為8.75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2.98倍,上市以來,萬泰生物股價一路上漲,最高達到296.80元,12月7日的收盤價也有188.20元,上市以來股價累計漲幅已達到2050.86%,市值也由發行首日的54.63億元膨脹至816.04億元;康華生物于6月16日在創業板上市,發行價格定為70.37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2.99倍,上市以來康華生物股價最高達到996元,12月7日收盤價為472元,股價累計漲幅達570.74%,市值由60.8億元膨脹至283.2億元;康希諾-U于8月13日登陸科創板,發行價格定為209.71元/股,12月7日收盤價為396.5元,股價累計漲幅達89.07%,12月7日收盤市值為656.71億元。
Wind顯示,疫苗指數市盈率由年初的42.79倍增至12月7日的67.29倍,上漲57.26%。
從個股來看,市盈率變化最為明顯的是沃森生物,年初其PE(TTM)為46.38倍,而12月7日為123.35倍。
此外,康泰生物年初和12月7日的PE(TTM)分別為115.52倍、190.12倍,天壇生物分別為50.38倍、83.11倍,智飛生物分別為37.34倍、72.64倍,華蘭生物分別為36.70倍、64.19倍,復星醫藥分別為30.70倍、53.91倍。而2020年新上市的康華生物和萬泰生物,其12月7日PE(TTM)也分別達到64.09倍、148.23倍。
從靜態市盈率來看也是如此。按照2019年凈利潤計算,截至12月7日沃森生物靜態市盈率高達397.13倍,萬泰生物靜態市盈率達390.70倍,康泰生物為190.94倍,未名醫藥為187.36倍,康華生物為151.70倍,華北制藥為111.70倍,智飛生物為94.61倍,長春高新為88.30倍,天壇生物為87.18倍,華蘭生物為64.21倍,西藏藥業為51.64倍。
市盈率超過100倍甚至超過300倍,疫苗股估值水平是否偏高?
疫苗股估值偏高?
以可與沃森生物對比的萬泰生物為例。萬泰生物主要產品分為體外診斷類產品和疫苗類產品兩大類。2019年,萬泰生物11.52億元的銷售收入中,83.77%的收入來自于診斷試劑,僅有1.30%的收入(1497萬元)來自于戊肝疫苗,戊肝疫苗為其貢獻的收入十分有限,市場給予萬泰生物較高估值的主要原因在于其HPV疫苗研發管線。2020年5月,萬泰生物的二價HPV疫苗開始供應市場。
機構認為,相比GSK的二價HPV疫苗和默沙東的四價/九價HPV疫苗,萬泰生物的二價HPV疫苗具有一定價格優勢。不過,從批簽發量及其增幅來看,二價HPV疫苗明顯遜色于四價和九價HPV疫苗。
根據中檢院批簽發數據,2017年二價HPV疫苗和四價HPV疫苗批簽發量分別為110.7萬只、34.8萬只;2018年二價HPV疫苗、四價HPV疫苗和九價HPV疫苗批簽發量分別為211.2萬只、380.0萬只、121.6萬只,2019年分別為201萬只、554萬只、332萬只,2020年1-9月批簽發量分別為213萬只、436.5萬只、459萬只。
相比二價疫苗,四價和九價HPV疫苗可預防HPV病毒種類更多,適用年齡范圍內更受青睞。因此,九價HPV疫苗相對而言更具有想象空間。目前,萬泰生物的九價HPV疫苗正處于二期臨床試驗階段,上海澤潤的九價HPV疫苗處于臨床一期試驗階段。不過,即便考慮到未來九價疫苗的上市,萬泰生物和沃森生物目前的估值與原研廠商相比也是明顯偏高。
默沙東是全球范圍內目前四價HPV疫苗和九價HPV疫苗的獨家生產廠商。作為對照,默沙東12月7日收盤總市值2087.53億美元,按照2019年凈利潤98.43億美元計算PE只有21.21倍,目前的PE(TTM)僅有18.27倍。而沃森生物和萬泰生物的靜態市盈率分別為397.13倍、390.70倍,滾動市盈率(未扣非)分別為123.35倍、148.23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智飛生物。智飛生物在A股疫苗類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12月7日總市值2239億元;并且銷售規模最大,2019年其收入為105.87億元,但其中近90%的收入來自于代理默沙東疫苗產品(即四價/九價HPV疫苗),自主產品貢獻收入不到13%。智飛生物本質上是一家疫苗代理商,估值水平卻遠高于真正具有技術含量的原研廠商。按照2019年凈利潤23.66億元計算,目前智飛生物PE高達90倍以上,滾動市盈率也達到72.85倍。
如上所述,疫苗股中康泰生物的滾動市盈率變化較大,年初為115.52倍,12月7日即達到190.12倍,主要原因在于前三季度其業績并無明顯增長。2020年1-9月,康泰生物收入14.20億元,同比僅增長1.87%;凈利潤4.33億元,同比微增0.58%。實際上,康泰生物2019年起收入已出現下滑趨勢,其原有產品營收增長陷入停滯。受益于新冠疫苗概念,加之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的上市預期,以2019年凈利潤5.75億元計,康泰生物靜態市盈率高達190.94倍。
回到對沃森生物的討論上來。歷經多年的業績低谷后,沃森生物的股價依然保持堅挺,主要在于市場給以23價肺炎疫苗和13價肺炎結合疫苗(目前已上市)以及即將問世的HPV疫苗較高的預期,而上海澤潤僅35億元的估值,無疑是打破了投資者對疫苗股估值的認知。
在經歷8月初的一波回調后,疫苗股估值目前來看依然偏高,如果未來市場預期難以轉化為實在的業績,價值勢必逐漸回歸,后續的接盤方又將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