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降溫了!
9月以來,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情緒漸趨謹慎,基金發行市場也明顯降溫,權益類新基金認購火爆程度大不如前。除震蕩市賺錢效應弱化影響基金銷量外,產品同質化突出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權益類基金發行顯著降溫
本周(9月7日到11日),對于新基金發行市場來說又是一個“超級周”,共有24只權益類基金進入發行,其中不乏南方、中歐、嘉實、匯添富等實力雄厚基金公司的優勢品種。然而,充滿爆款潛質的新基金并未出現以往的火爆認購局面。
與7、8月份相比,9月份以來基金發行市場有所冷卻。作為新基金發售市場熱度關鍵指標的百億級別爆款產品數量驟減。
按認購起始日統計,截至9月13日,本月以來共有37只權益新基金啟動募集,僅中歐責任投資1只單日募資規模超百億。對比來看,8月啟動募集的55只權益新基金中有7只獲得百億以上資金認購,其中3只產品一日售罄。而7月份募集情況更為火爆,當月有77只權益新基金發行,13只認購金額超百億,其中7只基金1天內便獲得100億以上資金搶籌,成為爆款“日光基”。
從新基金整體成立情況看,9月份以來權益基金的募資能力大幅下降。Wind數據顯示,7月份,共有58只權益類基金成立,合計首發規模達2742.16億份,其中6只基金發行規模超百億;8月份,共有65只新基金成立,合計首發規模2074.89億元,其中成立規模達百億級別的新基金有8只。相較而言,截至9月13日,9月以來共25只新基金成立,僅中歐責任投資最終獲認購金額達百億級別;合計首發募資僅514.16億元。
華南一位基金公司品牌部人士表示,新發基金市場降溫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市場震蕩,短期賺錢效應弱化,新發投向科技類的基金遇上回調,一些投資者出現浮虧,影響新資金入市。二是經濟逐漸企穩復蘇,貨幣層面有邊際收縮的現象,也會影響資金入市腳步。”
產品同質化或影響基金募集
歷史數據顯示,公募新產品發行“靠天吃飯”的特征突出,新基金好賣程度與股票基礎市場行情緊密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產品高度同質化可能是影響基金發行難以走出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
華南一位中型公募市場部人士表示,公司旗下日前啟動募集的產品發行難度很大,主要是同期在發的基金多是一個路子—科技+消費,互相擠占了市場份額,而且這兩個板塊都在調整,基金愈發難賣。
另外一位公募銷售人員透露,高度相似的產品明顯分流了客戶,而且主要涌向頭部公司的產品,小公司同類型產品幾乎無人問津。這與基金公司貼標簽式的營銷手段不無關系,投資者更多是奔著前期賺錢效應高的行業而來,而未必認真考察過公司及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是否合適。
記者發現,近期基金新發市場上的產品幾乎清一色主打“科技+消費+醫藥”。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總監曾令華表示,新發基金的熱度都是和市場行情密切相關。從去年開始到現在,不少偏科技和消費的基金業績連續創出新高,賺錢效應很強,投資者對科技+消費的認同度很高。基金公司也就順勢而為,新發相應類型或者主題的基金,尋求新發規模的突破。
對于公募基金傾向于扎堆發行同類產品的現象,曾令華直言,公募發行產品有一定的“順周期”考慮,即行情不錯的時候,密集發行。若是階段性主題或者板塊有明顯超額收益,容易“順周期”發這類產品。對于一些投資者而言,可能會在階段高點介入,收益體驗不佳。建議投資者面對這些情況需要冷靜對待,客觀考慮市場的基本面后再考慮投資。
上述基金公司品牌部人士表示,基金公司應充分考量自身投研優勢與市場需求,以更長遠的視角布局新產品。“科技與消費是非常好的賽道,但并不意味著相關個股能持續走牛。如2018年白酒等消費股持續殺跌,消費類基金也明顯回撤。如果面對此類的困境時基金公司投研隊伍依然能從容應對,發行此類產品是合適的。如果只是蹭熱點,自身缺乏投研能力,設計此類產品未來能否做大就存在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