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基”入市,讓專業的基金經理來幫自己操盤,這原本是一個不錯的參與資本市場的方法。但《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不少投資者把基金當成了一種短線操作的工具,甚至為了短期套利把基金當作股票投資一樣,頻繁買賣。
“基金屬于長期投資,不能用來‘炒短線’,所以投資者不應過分關注其短期業績,更不能因追求短期業績而頻繁買賣基金,因為購買、贖回基金都需投資者支付相應費用,無形中增加了投資成本。”多位銀行客戶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同時,也有銀行客戶經理推薦用“基金定投”的方式入場。
客戶經理提醒“炒”基金有風險
7月份以來A股行情持續高漲,新基金發行加速。尤其是權益基金發行火爆,多家基金公司都誕生了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吸引投資者大舉涌入基金市場。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不少銀行客戶經理通過朋友圈、微信等與客戶溝通最新的基金發行情況,而前來問詢的投資者也非常多。“最近我行代銷的一款基金,首發日就得到了約150億元認購資金的追捧,最終超額認購按比例配售。”近期,某銀行客戶經理發了條朋友圈,告知客戶已經提前結束募集。
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有不少投資者希望通過“炒”基金短期套利。
“近期很多購買基金的投資者,本身并沒有做過股票投資,也沒有研究分析過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僅僅是沖著熱度或者為了短期套利;一些投資者把基金當股票一樣高拋低吸、快進快出、超短線操作。這類投資者傾向于短期持有獲利,有一點收益就贖回,一旦遭遇虧損立馬贖回或者轉投其他基金,很容易造成高點進,低點出。”某國有大行客戶經理向記者坦言。
《證券日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銀行客戶經理多次向投資者強調風險,頻繁申購、贖回基金的波段操作,一方面成功的概率極低,另一方面會大幅降低投資的收益率。“基金作為一種中長期的投資理財工具,不適合頻繁操作。應樹立長期投資的觀念,以應對市場波動。”
此外,頻繁申購、贖回所帶來的手續費成本也會消減長期投資的收益。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講,“短炒”基金的交易成本也大幅增加。
“申購、贖回基金一般要承擔1.5%的交易費用,而且投資基金的資金周轉期更長(基金贖回一般在7日內,最長10日),對于短期套利的投資者來說是較大的成本。”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
不贊成過度配置權益類產品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近期,基金定投成了銀行客戶經理的重點推薦。
“在當前時點,并不贊成投資者過度配置權益類產品,我們建議投資者考慮用定投的方式介入、做好止盈的目標設置。”一家銀行的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通過定投的方式購買基金,其實是不必過多考慮入場時機的,只要把做基金定投的時間間隔設置合理,市場的波動其實會自行幫助投資者平滑風險。”
某國有行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目前上證指數在3300點以上,和之前相比點位有所提高。如果目前想入市的投資者,可以考慮定投進入。對于已經持倉的投資者而言,如果已經達到自己的預期收益,可以選擇及時止盈,如果還沒有達到并且也看好未來市場,可以考慮低點買入,以博取更大的收益。”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投資風險也是客戶經理一直強調的話題。某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投資者應該從對基本面的判斷開始,其次是基金種類的選擇,再到基金公司的分析、基金招募書的認真研讀。總的來說,應該盡量選擇投資理念、收益率、風險系數、流動性等各方面都符合投資者自身預期的基金。”
“在購買基金前,也可以先給自己設立一個止盈的目標,即基金達到這個盈利點之后,不論后市如何,都直接將其賣掉。”另一家銀行的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從客戶風險屬性來看,激進型客戶可在持有期收益率超過15%時贖回,穩健保守型客戶可在持有期收益率在5%-10%之間贖回,鎖定收益。(彭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