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柏瑞基金公司在近7年、近5年、近3年的平均收益率,都比不過同類平均水平,排名均在同類型公司的后10%至20%。
當股票市場出現大幅波動時,總會有不少投資者將目光投向債券市場,希望通過債市投資規避風險,并獲得相對穩健的收益。
事實,的確這樣演繹。從近10年債基指數看,即便是在2011年、2013年和2016年債券熊市下,債券基金依然獲得了正回報。且因其波動小、長期投資具備復利效應,成為各路資金配置的必備資產。
但是不是隨意挑選一只債基或一家公司的債券基金產品就可以?專業的機構投資者給出的答案是:基金公司和債基數量眾多,質量良莠不齊,選擇時一定要仔細斟酌、精挑細選。
為了勾勒中國基金業長期業績全景圖,根據銀河證券、海通證券、Wind等多方數據,標點財經研究院近日再次聯袂《投資時報》,對中國基金業過去7年、5年、3年的海量數據展開統計研究,重磅推出《中國基金業馬拉松大師榜·2021》及不同時間段分榜。基于為投資者客觀梳理中長跑健將基金產品這一初衷,自2016年首次推出“中國基金業馬拉松大師榜”以來,這已是標點財經研究院與《投資時報》第六年推出馬拉松大師榜。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在選擇基金行業優秀“長跑選手”的同時,也要盡可能避開掉入“坑”中,尤其是持續數年業績表現均不佳的基金。
《中國基金業馬拉松大師榜·2021》的數據顯示,在債券型基金這一大類中,華泰柏瑞基金公司在近7年、5年、3年的平均收益率,都輸給了同類平均水平,排名均在同類型公司后10%至20%。
且值得注意的是,時間跨度越長,該公司與同類均值差距越大。近3年、近5年的收益率與均值相差分別為3.41%、3.63%,但近7年的收益率與平均值的差距高達16.64%。
這樣的業績表現會產生哪些連鎖反應?
華泰柏瑞固收團隊究竟發生了什么?
業績表現堪憂
今年以來股市波動較大,尤其是近期強弱切換較為明顯,震蕩不斷,部分投資者開始將目光轉向風險更低的債券型基金。各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不少債基重新“開門迎客”,紛紛恢復大額申購等交易。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債券型基金數量眾多,質量卻良莠不齊,選擇時一定要仔細斟酌、精挑細選。
《投資時報》記者在梳理《中國基金業馬拉松大師榜·2021》的整體數據時注意到,截至2020年末,華泰柏瑞基金公司在最近7年(2014年—2020年)固收產品排名中,可納入統計的10只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6.68%,而同類型基金公司平均值為53.32%,排在同期38家超千億規模基金公司的第36位。
再看近5年時間區間。華泰柏瑞基金公司可納入統計的11只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5.28%,同類型基金公司平均值為18.91%,在44家同類公司中位列第36位;近3年的時間區間顯示,該公司可納入統計的14只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1.79%,同類均值為15.20%,排在47家同類的第43位。
從上述數據可見,華泰柏瑞的債券型基金產品,在近7年、近5年、近3年的平均收益率,都遜于同類平均水平,排名均在同類型公司的后10%至2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時間跨度越長,差距越大,近3年、近5年的收益率與平均值相差分別為3.41%、3.63%,近7年的收益率與平均值的差距,高達16.64%。
一般來講,時間越短同類基金的業績差距可能越大,畢竟短期內能力再強也有可能遇上黑天鵝,遭遇業績突然下滑,而時間區間長一些,能通過實力補回來。但像華泰柏瑞基金公司這樣時間跨度越長、與同類平均差距越大的,或許只能從一個側面說明,該公司自身在固定收益方面的投研實力存在一定缺陷。
進一步看該公司的單只債券型基金表現。
成立時間最長的華泰柏瑞增利A(成立于2006年4月13日)、華泰柏瑞增利B(成立于2007年12月3日)的長期業績最不佳,近7年(截至2020年末)的收益率分別為32.45%、29.87%,不僅遠低于自己公司的平均水平,甚至與自己公司旗下的貨幣型基金收益率相差無幾。
數據顯示,2009年5月6日成立的華泰柏瑞貨幣B,近7年的收益率為26.33%。
迷你基金扎堆
“聰明錢”從來都有自己敏銳的判斷力。產品業績沒有亮點,令華泰柏瑞的債券型基金規模不僅在縮減,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而且不少都是小微基金,存在被清盤的風險。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23日,華泰柏瑞基金目前共有27位基金經理,平均年限4.82年,96只基金產品,管理總規模為2203.08億元,在全行業147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0位。如此規模、排名并非公募基金界的小公司,算是公募界的中堅力量。
從規模增長看,華泰柏瑞基金目前2203.08億元的管理規模較2020年12月31日的1508.59億元增加了694.49億元,增幅46.04%。其中,總規模增長主要源自于貨幣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的增加。
截至9月23日,華泰柏瑞旗下股票型基金規模為882.96億元,較2020年12月末的650.46億元增加了232.50億元;同期,貨幣型基金規模為699.49億元,較2020年12月末的296.10億元增加了403.39億元;混合型基金也從去年底的403.40億元增至485.27億元,增加了81.87億元。
但債券型基金規模卻減少了。截至9月23日為118.10億元,規模占比僅5.36%,較去年底的142.81億元減少了24.71億元。這間接體現出華泰柏瑞在債券領域的投研實力不足,缺乏行業競爭力。
此外,迷你基金扎推也成為華泰柏瑞債券型基金的“痛點”。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華泰柏瑞有10只債券型基金的規模低于5000萬元清盤線,分別為華泰柏瑞增利A(規模為4453.37萬元)、華泰柏瑞穩健收益A(4262.92萬元)、華泰柏瑞信用增利(3707.77萬元)、華泰柏瑞錦瑞A(2122.34萬元)、華泰柏瑞穩健收益C(1116.23萬元)、華泰柏瑞豐盛純債C(994.88萬元)、華泰柏瑞增利B(777.59萬元)、華泰柏瑞錦瑞C(767.72萬元)、華泰柏瑞鴻利中短債A(237.05萬元)、華泰柏瑞鴻利中短債C(29.05萬元)。
事實上,在今年4月21日,華泰柏瑞旗下的華泰柏瑞豐匯債券型基金就已經終止基金合同進行清算。
Wind數據顯示,華泰柏瑞豐匯A成立于2014年12月11日,成立以來收益23.73%,同期基準為31.47%,自2015年8月19日之后收益就一直低于基準;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為3.40%。總體來看,這一業績,甚至跑輸了同期的銀行理財產品。
2015年至2021年,華泰柏瑞豐匯A在運作近7年里,僅2017年高于中證綜合債指數漲幅,其余年度均低于中證綜合債收益,同樣可以稱得上是長期跑輸中證綜合債指數。
從規模來看,截至2020年12月31日,華泰柏瑞豐匯A規模為0.66億元。華泰柏瑞豐匯C為0.01億元,即兩只基金規模為0.67億元。今年一季度,華泰柏瑞豐匯規模繼續下降。到2021年一季度末,華泰柏瑞豐匯A規模為392萬元,華泰柏瑞豐匯C規模為78萬元,兩只基金不同份額加總共470萬元,遠低于5000萬元基金門檻“紅線”。
固收遭遇人才荒
不僅小微基金遍地,華泰柏瑞在固收領域亦存在著基金經理一拖多的問題。在涉足債券型基金的基金經理中,鄭青同時管理著8只基金,吳邦棟、何子建均同時擔任6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羅遠航同時管理5只基金,任職不足一年的王燁斌,也同時管理著2只基金。
固收團隊人手如此緊張,與今年春節前兩位基金經理離職不無關系。2月4日,華泰柏瑞固定收益部負責人、固定收益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基金經理陳東宣布離任。離任原因系“個人原因”。
陳東2012年9月加入華泰柏瑞基金。離任前,陳東在華泰柏瑞管理的基金多達15只。
同一日,2012年10月加入華泰柏瑞基金的基金經理朱向臨,也宣布離任,離職原因同為個人原因。離任前,朱向臨管理8只基金,其中包括規模高達近85億的華泰柏瑞貨幣。
雖然業績一般,但這兩位均是管理產品時間較長的成熟基金經理,同時管理多只產品,且是華泰柏瑞固定收益投資決策委員會的成員。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華泰柏瑞的主動權益團隊,也遭遇了人才荒。去年,華泰柏瑞的老將方緯轉投富國基金后,副總經理李曉西親自下場接任方緯的華泰柏瑞價值增長混合A,這從側面印證了華泰柏瑞動權益人才的短缺。
今年5月,華泰柏瑞還出現基金圈內并不常見的高管變更。5月21日,華泰柏瑞基金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督察長陳暉因個人原因離任,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崗位;副總經理劉萬方因工作調整離任副總經理,轉任督察長,任職日期為2021年5月19日。
公司督察長離職,同時副總經理轉崗至督察長這一在業內并不多見的操作,從另一個角度顯示出華泰柏瑞人員并未顯現穩定態勢,同時也透露出人才荒問題亟需解決。
盡管近半年公司規模快速增長,但作為一家總規模不小的基金公司,債券型基金的短板、整體人才荒都將是華泰柏瑞基金需要直面和解決的問題。(記者 李逸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