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爆款權益時代,基金兩極分化現象明顯,既有百億新產品不斷涌現,也有大量老產品面臨清盤風險,特別是一些小基金公司的迷你產品,在銷售能力疲弱下,清盤風險更為明顯。
公募基金爆款權益時代,內地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也是兩極分化嚴重,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大約有125只產品規模在0.20億元以內,其中先鋒、匯安、中郵、天治基金的部分產品面臨清盤危機。
根據最新發布的基金四季報數據,在單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易方達藍籌精選、興全合潤、易方達中小盤分別憑借677.01億元、617.95億元、401.11億元規模排在了內地權益類基金規模榜前三位,尤其是其中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規模在2020年三季度末還僅為339.38億元,可僅過了一個季度,就實現翻番。相較諸多的百億規模基金,規模超級迷你者也不在少數, 比如由楊歡掌舵的中郵多策略四季度末規模就僅約為0.01億元。從超級迷你產品所屬基金公司來看,它們主要是來自于先鋒、金信、中郵等幾家公募。
《紅周刊》記者注意到,超級迷你基金產品的股票倉位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如中郵多策略就在懸崖邊上殊死一搏,股票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簡稱“股票倉位”)從三季度末的7.35%大幅上升至四季度末的93.77%,而國融融銀A的股票倉位則從上一季度的48.12%下降到最新的33.01%。倉位的大幅變動并不一定意味著有超額收益,如2020年全年凈值只增長了0.39%的匯安資產輪動,其倉位變化就非常明顯,從2019年末的94.57%快速下降至2020年一季度末的56.23%,年中時進一步下降至35.07%,此后連續兩季加倉,至四季度末時,倉位又回升至87.45%。
對此現象,濟安金信基金分析師程穎指出:“對于基金公司來說,規模太小的基金,無法覆蓋管理成本。如果一家基金公司有較多被迫清盤的迷你基金,會有損投資者對基金公司的信任感。”
愛方財富基金分析師陳亮亮也指出:“導致某些基金公司出現多只產品規模不佳的原因,一方面是業績,另一方面則和銷售能力疲軟有關。從迷您基金來看,為了短期提高業績,通常它們會集中持股和保持高換手率,此外它們會集中持有成長股和小盤股。”
中郵基金四只產品拉響清盤警報
基金經理楊歡豪賭軍工股“殊死一搏”
據統計,中郵基金旗下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在“超級迷你”一族中占比較多,除去中郵多策略外,中郵滬港深精選、中郵價值優選、中郵消費升級在2020年四季度末的產品規模均不到0.30億元。
以中郵價值優選為例,這只尚處于封閉期的次新基金成立于去年的9月,成立時的份額大約為1200.03萬份。從基金最新發布的財報來看,基金經理楊歡在封閉期就將倉位加到了89.45%的高位,其重倉股配置中明顯對軍工行業頗為青睞,當季排名前兩位重倉股中航高科(600862)和航天電器(002025)的持倉占比均超過了8%,此外,十大重倉中的軍工類標的還有中航光電(002179)、天奧電子(002935)、三角防務(300775)。在基金季報總結中,基金經理楊歡表示,重點加倉了軍工、新能源、機械制造等板塊。
作為一只專門為機構定做的發起式基金,由于其采取的是后端統計的原則,所以目前說其有清盤風險還為時尚早,但對于中郵基金另外三只迷你產品來說,在清盤警報下,投資上作出切實改變則成為2021年迫在眉睫的事。如同樣是由楊歡所管理的中郵多策略,其就選擇了放手一搏軍工股,然而因2020年四季度的二級市場風口主要在新能源和醫藥、科技、白酒等主賽道上,某種程度上,該基金全年近40%凈值增長率在同類產品表現中只處于中游位置。
相較上述兩只基金的主動變化,原本應該在主賽道上馳騁如魚得水的中郵消費升級就身陷危機。資訊顯示,這只成立于2016年12月中旬的老基金目前由雙基金經理所搭檔來管理,兩位基金經理分別是聶璐和陳梁。數據顯示,由于女將聶璐目前的任職時間剛剛兩年出頭,并且該基金是她在中郵基金所管理的第一只產品,因此判斷該基金中起主導作用的或許就是任職超過6年半的中生代基金經理陳梁。除去中郵消費升級這只產品外, 陳梁目前在管的產品還包括中郵核心主題、中郵軍民融合、中郵瑞享兩年定開,但它們4季度末合計的規模也不過約為13.33億元,平均單只產品的規模約為3.33億元。
就中郵消費升級情況看,《紅周刊》記者發現其在2020年四季度進行了一次大范圍的調倉,僅僅保留了上一季度十大重倉中的五糧液(000858)、瀘州老窖(000568)兩大白酒龍頭,新調入的重倉股為藥明康德(603259)、長春高新(000661)、通策醫療(600763)、愛爾眼科(300015)、智飛生物(300122)、邁瑞醫療(300760)這些醫藥股。值得注意的是,或許基金經理對于調入的標的缺乏足夠的信心,在倉位安排上采取了幾乎平均一致的思路,如第一大重倉股山西汾酒(600809)的倉位是5.13%,而第九、第十大重倉股邁瑞醫療和智飛生物則均為4.93%。考慮到醫藥板塊在去年四季度的沖高回落影響,可發現該基金去年全年的凈值增長率僅約為13.13%。或因凈值表現不佳,該基金的最新規模僅約為0.29億元。
金信基金多只產品規模“岌岌可危”
明星經理贏了業績輸了規模
同樣是旗下多只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不濟,規模排名比中郵基金更低的金信基金或許面臨更大的考驗。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金信基金的總資產排名從第120位下降到第134位,非貨幣資產排名從第116位下降到了第133位,背后很大的一個原因或許跟其多只存量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規模迷你有關。
從天相投顧的統計來看,包括金信民長、金信多策略精選、金信核心競爭力、金信行業優選的規模都在0.30億元之內。《紅周刊》記者注意到,這其中既有明星基金經理贏了業績輸了規模的案例,也有兩位基金經理保駕護航押寶熱門賽道依然翻車情況。
首先看由老將孔學兵所掌舵的金信行業優選,該基金2016年2季度末時的規模還有0.31億元,但至2020年四季度末時,規模已下降至0.15億元。作為發起式基金,金信行業優選也一直面臨著難以做大規模的煩惱。有意思的是,相較規模的不佳,該基金去年的業績表現卻頗為閃亮,無論是同類排名還是將近八成凈值增長率,金信行業優選均交出一張閃亮的成績單。
從重倉股表現看,金信行業優選當季新進的第一大重倉股先導智能(300450)在2020年四季度漲幅高達73.57%,凸顯老將孔學兵的眼光獨到。不過,相較基金業績表現的出色,其基金規模卻是在管的三只產品中最差的。類似的情況還有金信核心競爭力,這只去年5月成立的次新基金盡管全年凈值增長率超過75%,但至年底時,基金規模從期初的2億份跌至0.04億份,這說明其在封閉打開后,份額失去很多。
對比來看,金信民長和金信多策略則明顯體現了基金經理集中持股和押注單一行業的思路,只不過這樣的孤注一擲結果也并不理想。以兩位基金經理搭檔管理的金信民長為例,2020年四季度末的兩類份額合計規模僅約為0.02億元。基金季報顯示,成立于去年5月下旬的該基金兩份季報重倉股有著非常明顯變化,由三季度末的半導體科技股為主變成了四季度末以新能源板塊為主。
此外,基金經理對單一標的的持股比例也超高,新調入的第一大重倉股華友鈷業(603799)的持倉占比達到了9.77%。從個股表現看,華友鈷業在四季度的單季漲幅實現翻番。可即便如此,該基金的規模仍然深陷泥潭,若市場一旦出現劇烈震蕩時,難免有被贖光的危險。
《紅周刊》記者還注意到,該基金公司出現孤注一擲的產品其實并不在少數,如原本投資范圍圈定在科技領域的金信智能中國2025就出現了風格漂移,連續多個季度十大重倉豪賭銀行股,但是效果差強人意,不僅四季度末的規模下滑到不到1億元,且2020年的凈值增長率也不到10%。
綜合來看,金信的困境或許還是和公司多年排名靠后,在渠道和基民中口碑較弱的同時,產品銷售能力不強也有著直接關系。
先鋒基金權益類產品均迷你式生存
規模、排名大幅度倒退
與金信基金類似,先鋒基金也是在第四季度規模排名中大幅度倒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先鋒基金的全部資產合計約為17.01億元,在內地的151家基金公司中排在第132位,比上一季度倒退四位;同時, 該基金的非貨幣資產合計約為4.09億元,比上一季度倒退10位。
《紅周刊》記者注意到,該公司目前旗下的基金為5只,除去其中的一只是量化基金外,其余的4只基金均是靈活配置型的主動權益類產品,但是即便將這五只基金的兩類份額加總計算,則五只基金仍是規模超級迷你的袖珍產品,如先鋒聚利兩類規模合計約為0.0388億元,在五只產品中規模最小。
對于規模超級迷你基金來說, 最為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對于看好的標的股很難下手重配,因為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購買單一標的股票超標。《紅周刊》記者注意到,2020年四季報的頭號重倉股恩捷股份(002812)的持倉占比就達10.98%,超過了單一標的不能突破10%比例上限的規定。同時,四季度的第二大重倉股先導智能的持倉占比也有9.97%。記者發現,基金實際持有的量并不大,但占比過大有原因是迷你規模束縛了基金經理的手腳。
以第一大重倉股恩捷股份為例,記者發現其是2020年三季度才出現在十大重倉股中,該股去年下半年的漲幅達到了115.47%,如果能比較完整地吃到這段收益的話,無疑會對基金凈值貢獻良多。類似的情況,也存在于基金四季度第二大重倉股先導智能上。但是,最終該基金全年收益是-3.74%,在同類基金中幾乎排名墊底。進一步從基金年度收益看,除去成立后的第一個完整年度實現大約27%的收益率外,2020年和2021年1月的凈值回報均為負收益。
同樣是由基金經理楊帥掌舵, 他所單獨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先鋒聚優的重倉風格完全不同,從基金四季報的十大重倉股來看,該基金當季的重倉行業中建材占據了相當的比重。具體說來,蒙娜麗莎(002918)、大亞圣象(000910)、索菲亞(002572)、歐派家居(603833)占據了其中的四個席位,以四季度的第一大重倉股蒙娜麗莎為例,在去年的四期財報中,其該股從期初的第十大重倉股一路上升至期末的第一大重倉股,持倉量也從1萬股最終達到1.9萬股。但是從該股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來看,該股在三季度沖高回落,第四季度單季度則下跌了11.14%,恰好與基金逐漸加倉該標的的操作“南轅北轍”。
《紅周刊》記者注意到,上述五只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僅包括楊帥和孫欣炎兩位。數據表明,兩人在基金經理崗位任職時間并不長,其中楊帥不到3年,孫欣炎更是僅僅1年多時間。從掌管的幾只產品表現來看, 兩人的成績單均乏善可陳,特別是楊帥所管理的產品今年業績全線為負。某種程度上,僅由兩位經驗缺失的基金經理來管理公司全部權益類產品,讓先鋒基金在爆款權益時代的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
“以先鋒基金為例,公司旗下權益類基金業績不佳導致存在較多的規模迷你基金。同時,該公司也存在投研領域人才匱乏的問題。數據顯示,該公司現有3位基金經理,楊帥基金經理任職年限最長,僅為3年左右,其他基金經理基金投資經驗均不足2年。”程穎向記者表示。
但是對于中小基金公司存有多只迷你基金利弊得失的問題,業內也有不同觀點。“辯證來看,現在維持一只主動權益基金的成本很低,基金經理可以共用一個投研平臺,很多基金公司是可以選擇清盤迷你基金但沒有清盤。從原因來分析,對于小基金公司來說,畢竟新發基金也不可能有百億甚至爆款的可能,維持大量迷你基金至少可能會有一個可觀的增速,一旦有一只脫穎而出,或許就會改變公司的命運。”陳亮亮對《紅周刊》記者如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