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林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林華醫療”)首發遭暫緩表決。林華醫療主要從事臨床血管給藥工具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Ⅲ類醫療耗材靜脈留置針系列、輸液港,以及醫用敷料、注射器等。
嚴重依賴單一產品
據招股書內容顯示,林華醫療此次沖刺IPO擬發行股數不超過4004萬股,擬募集金額為6.01億元,主要用于投資留置針自動化生產技改項目、營銷服務網絡建設等項目。
2017—2019年,林華醫療的營收分別為6.0億元、6.9億元、7.9億元,其中主營業務留置針類營收分別為5.2億元、5.8億元和6.8億元,占總營收比例分別為85.85%、84.48%和 85.48%。可以看出,近三年來林華醫療營收持續增長,但是對于主要產品的依賴情況并未改變。
林華醫療是以留置針產品起家并一路發展壯大的,這個角度而言,留置針品類對其發展意義重大。其官方對新金融記者表示:“公司以優勢產品留置針創建品牌,在留置針產品生產技術與工藝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的同時,將不斷提高對植入式給藥裝置、醫用敷貼等新產品的生產要求,提高生產工藝,確保公司各個品類產品均具備較高質量水平。”盡管如此,但業內都知道,留置針類產品的技術壁壘并不高,有一點基礎的相關企業都能做相關產品,導致競爭非常激烈。
這一領域里,不僅有類似德國貝朗、美國BD這樣的海外公司,還有國內的三鑫醫療、威高集團、康德萊等企業。
就連多年來一直是林華醫療五大供應商之一的江蘇明科也開始涉足這一領域。公開資料顯示,江蘇明科于2015年成立江蘇明湖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0%。根據江蘇射陽縣政府網站的信息顯示,江蘇明湖新上年產3000萬支留置針制品、8000萬只橡塑制品(留置針密封圈、密封塞)項目已于2016年6月備案。該項目投產后,作為供應商的江蘇明科也將成為林華醫療的競爭對手之一。對此,林華醫療表示:“江蘇明科投資留置針項目是其他公司的自主行為,每年有許多公司投資留置針項目,不對其他公司投資行為發表意見。”
盡管,目前看來林華醫療在留置針品類的產量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未來更多的競爭對手會推出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會在很大程度上蠶食林華醫療的市場份額。林華醫療在招股書中也坦承,如果競爭對手推出更具臨床使用優勢或價格優勢的同類甚至是升級換代產品,將對公司現有產品的經營造成巨大壓力。此次,林華醫療計劃利用募集資金中的3.27億元新增留置針產能9000萬支,未來這些產能能否順利消化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探索新業務收效甚微
對于產品結構單一、營業收入單一的風險,林華醫療應該是心知肚明的。其官方對此回復稱:“公司設立投資部門,專注于醫用耗材產品及服務領域的投資,通過密切關注市場信息,理性甄選投資合作項目。公司將通過并購獲得外延式擴張的動力,按照‘留置針產品為主體,輻射周邊關聯產品’的投資并購方針豐富產品品類,與公司現有營銷網絡形成協同效應,增加公司新的利潤點。”
其實,為了拓展產品線,林華醫療這些年也進行了一些嘗試,頻繁進行收購。
2016年,林華醫療斥資1500萬元收購了主營輸液產品的北京兆仕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現名“北京悅通”),彼時,林華醫療表示:“該產品是公司著力打造的未來新的業務增長點。”
一年之后,林華醫療又以2610萬元收購了主要生產醫用敷貼產品的嘉興美森醫用材料有限公司90%的股權;2019年,嘉興美森成為林華醫療的全資子公司。
遺憾的是,兩次收購的結果都不太理想。
當年,收購北京悅通的時候,其處在連年虧損的狀態中,收購當年虧損約為32萬元。到2016年年末,林華醫療對收購北京悅通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并計提了全額減值準備。
嘉興美森的情況稍好一些,此前一直保持盈利,但2019年上半年突然虧損,虧損額約27萬元,林華醫療不得不對收購嘉興美森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并計提了588.41萬元減值準備。
從招股說明書的數據顯示,收購之后并沒有為林華醫療的業績帶去太多亮色,新增長點還未形成。2017—2019年,林華醫療的醫用敷料和輸液港產品加起來,收入分別為0.4億元、0.6億元和0.5億元,僅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的6.82%、8.65%以及7.72%。
新業務上沒有太大起色,現有業務上林華醫療的研發也是軟肋。
2017—2019年,林華醫療研發支出分別為1444.99萬元、1834.65 萬元、2014.25萬元,僅占營收的2.39%、2.67%、2.54%,不僅低于行業平均值,而且也不足同期銷售費用的十分之一。以2019年為例,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2.54%,同比下降0.13%;年銷售費用為2.41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30.53%,同比增長0.97%。
相反,在營銷方面,林華醫療卻是大手筆。報告期內,林華醫療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分別為29.25%、29.56%、30.53%,且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在7家同行業的上市公司中,銷售費用占比拔得頭籌。
這種重營銷輕研發的模式對于醫療相關企業是不能長久的,對于眼下的林華醫療更是如此。
主營業務方面,其要面對海外巨頭的競爭,后者在業務規模、技術研發方面的經驗都勝出林華醫療,這種情況下,研發投入不足會直接導致林華醫療的產品更新換代之后核心競爭力不足、錯失更有潛力的高端市場等。截至目前,林華醫療在研的產品共有28項,約12項處于待注冊或臨床試驗階段,大部分仍在開發過程中。
加之新業務也沒有太大起色,未來,林華醫療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