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科森科技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根據公告,公司1至9月實現營收24.92億元,同比增長82.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513.73萬元,上年同期虧損0.69億元。
對于前三季度業績表現,科森科技證券部工作人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由于行業快速發展需求增加,消費電子產品銷量增長所致,同時公司產能利用率大幅改善。”
業績增長主要來自消費電子
科森科技主要以精密壓鑄、鍛壓、沖壓、精密注塑等制造工藝、技術為基礎,以精密模具設計、生產為支撐,為蘋果、亞馬遜、谷歌、美敦力等國際、國內知名客戶提供消費電子、醫療器械、汽車、液晶面板、電子煙等終端產品所需精密金屬、塑膠結構件產品的研發、制造以及部分工藝服務。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總資產達56.9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21.93億元。
從科森科技今年半年報來看,公司主營業務發展穩健。其中,第二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3月份至6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9億元,同比增長107.3%,毛利率19.2%,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207.1萬元。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2020年自3月份起,手機結構件業務出現了較快增長。同時,公司在2019年10月份新投入量產的國產品牌筆記本電腦產品保持了較高的出貨水平,為2020年上半年貢獻了較多收入。
華金證券分析師曾捷分析稱:“今年上半年,科森科技消費電子結構調整增量顯著。業績增長主要來自于消費電子領域,大客戶iPhone11和SE2銷量表現超預期,上半年對于低價機型進行追單,平板電腦由于疫情居家辦公、學習需求增長較為顯著。另外,公司原先依賴單一大客戶的風險下降,國產客戶占比提升,同時手機、平板、筆電結構平衡,避免了手機市場下滑給營收造成較大規模沖擊。電子煙以及醫療器械結構件產品銷量保持相對穩定。”
此外,報告期內,科森科技“四費”占營收比例為18.6%,同比下降10.5個百分點,收入增長的同時費用控制也相對較好。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率分別同比下降0.8、4.1、3.5和2.1個百分點。
“上半年科森科技凈利潤實現扭虧,但子公司科森光電的面板業務持續虧損2485.35萬元,仍影響了公司一部分盈利,目前面板業務已經單月盈虧平衡,隨著面板行業下半年景氣度不斷提升,有望減虧。”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短期來看,下半年,智能手機伴隨5G新周期和產業旺季需求逐漸恢復,科森科技大客戶全年出貨量指引樂觀,5G新品進入備貨周期帶來增量。PC端國產客戶導入持續帶來增量,由于手機業務受限PC業務著力發展,公司進入今年秋季新品供應,未來出貨量有望較快增長。”曾捷表示。
定增擴產智能穿戴等領域
科森科技作為專業從事精密金屬制造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擬通過非公開發行擴大智能穿戴、智能家居類產品產能,進一步拓展市場占比,完善公司業務布局。
今年8月底,科森科技非公開發行股票獲證監會發審委通過。擬募集資金16億元,投入高精密模具擴建項目、微創手術器械零部件生產項目、智能穿戴、智能家居類產品部件制造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中。
就本次定增事宜,通信高級工程師、企業戰略規劃專家袁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森科技的本次募資,應該是看好5G對4G的代際替換的前景,但是現在模組成本尚未降低,5G部署尚未全面覆蓋,形成商業效應還需要至少2年的時間。”
“如果科森科技本次募資可以用于真正智能技術的研發,并賦能到硬件上,那還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但同樣的,智能可穿戴、硬件市場競爭激烈,包括小米、華為、百度等巨頭都在入局,如何與巨頭競爭,也是需要管理層思考的課題。”野村綜研通信互聯網、新零售專家孫曉道則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談及5G環境下,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發展前景,袁博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隨著5G建設的加速,雖然業務需求不強,但是現在主流的4G智能穿戴始終會演進到未來的主流5G,這里有一個代際換代的過程,從這點來看5G智能穿戴還是有前景的。而5G在智能家居的發展前景是存疑的,因為家庭是否需要5G作為家庭的寬帶接入方式,還是維持原有的光纖接入方式,后者比較現實。家庭的寬帶從帶寬和隱私訴求出發,還是傳統光纖千兆接入+WIFI6更符合實際需求。目前,三大運營商也沒有主推5G進家庭,而是主推FTTR(光纖到房間)。但是,如果擴大智能家居的外延,從企業級的智能園區來分析,基于5G的智能園區是運營商主推的場景,在這方便,5G智能家居或者有一些前景。”
“5G場景下,會對于一些真正的智能硬件帶來重大變革。所謂真正的智能硬件,是融合AI技術、邊緣計算技術、DPU芯片等的產品,而非只是單純的聯網型智能。試想一下未來5G網絡成熟,谷歌耳機可以做到實時的翻譯同步,那出國旅游每人戴一只,這樣的市場空間是值得期待的。”孫曉道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道。(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