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89頁的做空報告,最終倒逼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報告出具方是讓很多公司聞風喪膽的專業做空機構——渾水。做空方動用了92名全職和1418名兼職人員,在中國45個城市的2213家瑞幸咖啡門店,錄下大量監控視頻,從10119名顧客手中拿到了25843張收據。對盡調工作有所了解的人,都會被這一調查之周密、數據之詳實、推測之準確所震驚。
也因此,曾與瑞幸同船、唱多瑞幸,甚至在渾水報告公開后仍為瑞幸背書的機構,也被市場和輿論拎了出來。其投資機構,其IPO的保薦機構、承銷機構,聘請的審計機構、律所等,竟多為頭部知名機構。
與這些大機構相比,渾水規模較小,人力物力更不在一個量級。這樣一家機構何以有如此動力去做空?收益自然是重要的衡量因素,但更本質的還是在做空機制下,市場充分發揮物競天擇的作用,對參與者進行優勝劣汰。越成熟的資本市場,其“食物鏈”上的主體越多樣,越完整,不僅有自上而下來自官方的監管,更有各市場主體間的相互監督和制衡。這種源自民間、在市場規則下的充分博弈,是對官方監管的必要和有益補充。
境外資本市場中,類似“渾水”的機構并不少見,這是做空機制的產物,業務模式也相當成熟。以“渾水”為例,其官網有這樣的表述:“我們能看透一些管理層制造的不透明和炒作。”其發布的三種報告涉及商業欺詐、會計欺詐和基本面問題,主要針對欺詐發行、虛增利潤、業務不透明等問題。這正是資本市場中信息披露重點強調的方面,是中介機構核實和監管檢查的重中之重。但在實踐中,因為中介機構與上市公司存在較多利益關聯,未能勤勉盡責的現象屢見不鮮。監管力有不逮,難免會有鋌而走險者和漏網之魚。
在監管觸角暫不能及的角落,充分調動民間力量“補位”,是一條經濟實用且已被成熟市場證明過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令人“聞風喪膽”的評價,正說明其效用的強有力。建立合理完善的做空機制,允許做空機構存在,允許機構在合理取證、充分調查、理性分析基礎上對相關公司提出質疑,出具“看空”報告。這樣能夠“攪局”的“渾水”,能倒逼各市場主體歸位盡責,敬畏市場。A股市場在與國際接軌過程中,將面臨更多類似的檢驗,不妨先主動嘗試放水養魚,讓市場更加自主地優勝劣汰。(王君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