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2日再次開展了3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10%。這已是央行連續7日每天僅進行30億元的逆回購縮量投放,創下去年1月以來的最低操作規模。業內認為,央行縮量逆回購并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市場流動性依然寬裕。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央行通過逆回購縮量回收流動性,但當前資金利率仍保持在較低水平。11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上行0.7個基點,報1.223%。7天Shibor下行2.4個基點,報1.627%。從回購利率表現看,DR007加權平均利率下降至1.5504%,低于政策利率水平。
上周國債期貨先抑后揚,本周連續兩天走強。11日, 10年期主力合約大漲0.31%。國債期貨12日繼續上漲,10年期主力合約漲0.12%,5年期主力合約漲0.12%,2年期主力合約漲0.04%。
近期央行的縮量逆回購意味著什么?對債市影響如何?
對此,長城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基金經理魏建分析稱,上周債市最大的擾動因素來自于央行逆回購的縮量。一開始市場擔憂央行貨幣政策的轉向,但是后來隨著銀行間回購價格的持續走低,市場開始接受“量重于價”的邏輯,配置資金重新買入。基準情形下,至少未來一個季度內,寬信用將逐漸對債市帶來壓力,在沒有見到收益率明顯上行的情況下,債市策略還是應該保持謹慎,配置流動性相對較好的資產,思路上重交易輕配置。
國盛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楊業偉表示,今年面臨流動性極度寬松、市場杠桿率大幅攀升的情況,因而央行再度將逆回購規模降至30億元,提醒市場控制杠桿水平。
東吳證券認為,低資金利率的狀態難以持續,央行將引導資金利率逐漸向政策利率回歸,而月初可順勢進行凈回籠,借此釋放貨幣政策正常化的信號,但就流動性來說,目前并不具備構成緊張局面的基礎。
日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二季度例會,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定調。會議指出,要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明確要求,統籌抓好穩就業和穩物價,穩中求進,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主動應對,提振信心,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