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的下跌,對很多投資者打擊還是很大的,如何度過投資中的煎熬時刻?如何堅持長期投資?回溯歷史,2006年至今,A股歷經了多輪完整牛熊轉換及震蕩行情,小歐從中盤點了四組數據,或許能給投資者們帶來些許堅守下去的耐心和勇氣。
1.波動是A股的常態:14年有11次最大回撤超過-15%
回溯A股過去16年,上證指數單年度最大回撤僅有2014年、2017年在-10%以內的;而剩余的14個完整年度,有11次最大回撤均超過-15%,其中不乏2009年、2019年、2020年等整體走勢向上的年份。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06/1/1-2022/5/13)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重點在于上證指數雖然波動常在,但整體重心在持續往上抬升,長期走勢是向著我們投資者的。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06/1/1-2022/5/13)
2.最大回撤大小,不一定影響當年收益彈性
我們統計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過去16年的年度最大回撤和年度漲跌幅數據,發現最大回撤和年度表現之間沒有必然關系,最大回撤表現好的年份不見得一定會取得亮眼的收益;相反有些回撤大的年份也并不妨礙其全年收益增長。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06年-2021年)
2019年、2020年這兩個公認市場賺錢效應不錯的年份,年度漲幅分別達到45.02%和55.91%,但年度最大回撤也都超過了10%;而在單年度表現最好的2007年,年度最大回撤也達到了-15.79%,在過去16年的歷史數據中并不算小。
反過來再看,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年度最大回撤控制得最好的2017年,全年漲幅也才達14.12%,表現并不算突出。回撤控制得好,不一定代表收益彈性大。
3.“深蹲”后,或是為了更好地“起跳”
每一次市場下行的時候,投資者對于后市總是充滿了擔憂,害怕市場就這么一跌到底,我們回看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過去16年走勢,中途從來不缺較大幅度的回調,通常來說,每次回調后一般會接著“起跳”。其中,反彈幅度最大的一次是2012年12月4日到2015年6月12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累計上漲182.39%,區間年化收益達52.92%(來源wind)。
(數據來源:Wind,截至時間:2022/5/13)
當然,每一次的回調都是“反人性”的,過程很煎熬。面對回調,我們需要盡可能保持耐心,堅守投資的初衷。
4.即使踩在“半山腰”,也有望追求投資收益
歷史不會簡單地重演,過往數據告訴我們,“深蹲”后的“起跳”往往會反復發生。那么當前的市場“下蹲”到哪種程度?是時候入場了嗎?
想要精準判斷市場是否回調到底是非常困難的,不亞于接住一把空中扔過來的飛刀,但我們可以借助市盈率這一指標來大致判斷市場現在所處的位置,爭取獲得一個模糊的間接參考值。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13日,上證指數的市盈率(TTM)為12.03倍,處于2006年來20.98%的分位點,也就是說比79.02%的時間都要便宜,或呈現出比較不錯的投資性價比。
事實上,歷史數據還告訴我們,哪怕是入場踩在了下行階段的“半山腰”位置,只要忍受住下跌帶來的煎熬、保持長期持有的話,仍有望獲得較為不錯的收益。
近16年4次“半山腰”買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并持有至今收益表現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2/5/13;選取2006年來單邊下跌趨勢較為典型的四個區間,將區間中間日期當做“半山腰”,日期選取不一定精準到最中間)
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也沒有只跌不漲的市場。以史為鑒,如果我們能在市場每次回調的煎熬時刻保持堅守,也許也能在行情回暖時力爭“起跳”得更高。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