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要從2014年說起。是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北京的城市定位發生了重大變化,非首都核心功能面臨疏解。作為北京地屬企業,北汽集團敏銳地意識到,在北京發展制造業的門檻將提高,成本將增加,必需主動做出適應性調整。這是北汽面臨的特殊情況,全國其他汽車企業都不存在同樣的問題。與此同時,北京又新增了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定位,這又讓北汽看到了作為北京地屬企業的特殊地利。四年來,北汽集團一直在進行調整動作,只不過今天,這些動作才引起了注意。而一旦理解這些動作背后的邏輯,對徐和誼和他所帶領的北汽集團,很可能會“路轉粉”。
北汽在北京地區不再新增產能
據悉,北汽的發展將圍繞“高、新、特”三個字做文章。高就是高端,新就是創新,特,就是北汽的硬派越野車這樣的特色產品。
圍繞“高、新、特”,北汽集團將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產業鏈方面進行調整。不久前,北汽股份公司把旗下的北京分公司裝到了北京奔馳,成為北京奔馳的第三工廠,而北汽股份的威旺事業部與昌河汽車合并,也是調整的一部分。產品結構的調整,就是要把不適合國內市場需求的中低端產品,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利用國際市場的梯次層次,轉移到有需求的國際市場,既延長了產品的生命周期,又實現了國內市場的品牌向上和產品向上。而產業鏈結構調整,就是把研發、銷售兩頭留在北京,把中間的制造環節調整出去。北汽在北京地區的任何一家整車企業將不會再增加產能,還可能適當壓縮。徐和誼說,短期之間北汽自主品牌發展節奏會有所放慢,但是我們借助這個調整會變得更健康,更強大。我們有這個信心,也有這個能力。
據悉,北汽的自主業務除了新能源和越野車以外,紳寶業務和福田的商用車業務將面臨調整。其中,生產紳寶的北京分公司轉產北京奔馳,紳寶產品安排到株洲和廣州兩大基地;福田的懷柔工廠及工程機械工廠都要進行遷建。
“全面新能源化”將是深刻變革
每年11月份,北汽集團都會召開一年一度的新能源大會,2017年會上提出全面新能源化,并明確了兩個新目標:到2020年在北京地區停止銷售傳統的燃油車,到2025年在全國停止銷售傳統的燃油車。
全面新能源化,是各業務板塊全面新能源化,包括國內企業和海外分公司,包括整車企業和以海納川為代表的零部件企業。全面新能源化,意味著除了北汽新能源公司之外,北汽股份公司和昌河汽車,也要大力推動技術和產品的電動化轉型。
下一步,上述三大整車業務主體在資本結構、組織結構和業務結構上,在全面新能源化這個大框架下都會帶來調整。之前這三塊都是獨立的,你干燃油車,他干新能源的,最多有點關聯交易,以后有同業競爭,這些問題不解決不行。北汽將結合國企改革和自身業務結構調整,做一系列的事,最終實現走集團化道路,實現1+1>2和資源充分的共享。
所以北汽集團的全面新能源化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的概念,而是一個大戰略。
不是混改,而是資產證券化
北汽是首都經濟最重要的支柱企業,用北京市委書記蔡奇的原話說,北汽是北京的“金字招牌”,是“第一支柱”。這是北汽國企改革的前提。目前北京市國資委已經決定把北汽作為北京市國企改革的試點,先從董事會開始改革,并相繼推動股權激勵和職業經理人市場化招聘,前者已經實施,后者已獲批復。
據悉,北汽新能源上市在即,快的話在6月份,慢的話在7月份也會完成。屆時北汽新能源、北汽股份和北汽福田都實現上市,“都上市了,成為公眾企業了,還談什么混改不混改?這不是弱混,也不是強混,而是全混。”徐和誼還透露,未來北汽整車業務板塊A股和H股都要打通,實現全面的資本化和證券化。
研究院體系改革意在資源共享
徐和誼還提到了新揭牌的北汽研究總院,稱這是按照北京市的要求,加強北汽研發,打造技術的“核心筒”,把北汽研究總院做實。之前北汽旗下擁有多家研究院,研發分散,北汽研究總院的職責是把所有的公共研發資源集中起來,統一管理,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這些公共資源包括造型、實驗和驗證、智能化輕量化技術等,在全集團范圍內實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