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凌晨5時左右,MSCI公布了半年度指數成分股調整結果,234只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中興通訊名列其中。之前,美國東部時間5月14日,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發言表示,愿意盡快改變對中興通訊的銷售禁令。上述兩大消息對中興通訊無疑是重大利好。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激活禁止出售通訊設備令,禁止向其銷售商品、零部件、軟件和技術。4月17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全票通過決議,禁止美國運營商使用聯邦的電信普及補貼,從那些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設備廠商采購產品,其中就包括了華為和中興通訊。矛頭再次指向中國電信設備商。本次美中貿易戰背景下,美國反復強調”中國制造2025“中集成電路、5G、人工智能等中國發展戰略領域對美造成的威脅。美國、日本、韓國、中國、歐洲都在競爭在5G上的領導力。在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美國一家致力于推動無線以及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全球性組織)發布的5G競賽(Race to 5G)的報告中指出,中國、韓國和美國在5G競賽上處于領跑地位,而中國略微領先;報告認為美國在4G(第四代移動通信)的領導力帶來了經濟和就業的增長,如果5G時代不能保持的話,這些增長將流向其它國家。對此,報告建議決策者提出可幫助美國贏得5G競賽的前瞻性立法和監管改革,并且這些提案需要在2018年迅速予以解決。而華為和中興恰好是中國在5G領域站在第一陣營的重要力量,因此這兩家公司先后成為美國政府的目標,在中美角力的大背景下毫不令人意外。
中興通訊事件出現重大轉機,引發資本市場強烈關注。市場人士認為,中興在受到拒絕處罰后,公司大部分業務受到較大影響,對全球產業鏈包括美國部分上游企業也形成一定影響。中興事件可能對短期5G發展預期產生細微影響,但長期來看5G仍然是未來幾年最確定的投資方向。
當下,全球市場總規模停滯不前,各國紛紛搶占國際市場份額以解決國內總需求不足的問題。當前的中美貿易糾紛已不是局限于“貿易”本身范圍內的一場戰爭,它實質是中美經濟紛爭在貿易領域的分戰場。此次美國商務部激活中興出口禁令,以此增加貿易談判籌碼,7年禁令更是直指“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時間點。中興通訊作為中國高科技企業出海的代表,在5G高低頻系列基站、5G承載、5G核心網等端到端解決方案,光接入旗艦、E-OTN,云基礎設施等一系列技術的標準制定、產品研發、商用驗證和產業等多維度實現了世界引領。美國政府此次直接從上游電子元器件材料下手,顯示了其已經無法從技術標準、專利、整機制造等傳統手段來抑制中國高科技企業的趕超。
5G
與2G、3G、4G前幾代移動通信技術不同,5G將從更大的維度更廣的范圍產生顛覆性影響,重塑通信制造業。5G技術將使移動技術超越消費和企業級服務,拓展至行業領域。換而言之,過去幾代網絡只是致力于為消費者(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用戶)提升用戶體驗,而5G則瞄準產業。在4G時代,優步、滴滴和Airbnb等創造出了“共享經濟”模式,未來的5G時代,隨著應用深入,5G所提升的移動技術有可能引發新的消費熱點,并將會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模式,從而驅動全球GDP實現長期的可持續增長。5G也因而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推動。
與早期的LTE部署不同的是,5G部署將不再是韓國、日本和美國等地區的天下,中國將成為最早一批擁有5G的市場的國家。5G時代,中國的IMT2020聯盟已經成為僅次于歐洲METIS,5GPP的聯合標準組織。在5G標準制定中,中國企業貢獻給3GPP關于5G的提案,占到全部提案的40%;中國專家也占到了各個5G工作組的很大比重,例如在RAN1,作為定義5G物理層的工作組,華人專家占到了60%。不同于4G時代,中興華為等關鍵設備制造商也隨之崛起,成為主導力量。中興在5G標準領域貢獻積極,領銜3GPP NOMA標準并擔任領導席位,獲得5G關鍵規范的3個editor席位,當選RAN3副主席。2017年12月在里斯本結束的3GPPRAN全會上,中興通訊及業內其他29家主要廠商共同見證了5GNR首個版本的凍結,未來還會繼續業內推動基于統一標準的5G測試及規模商用。
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和運營商都在積極部署5G,已有相當數量的運營商制定了5G商用時間表并公開宣布試驗展開。2017年11月23日,中國工信部宣布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工作。參與企業包括電信運營、系統設備、芯片、終端、儀表、器件等全產業鏈上的眾多企業。整個試驗工作將基于5G國際標準,重點面向我國5G需求,指導5G預/商用產品研發,預計2018年前實現試驗基本目標。而在已結束的第二階段測試中的無線部分,中興、華為通訊處于領先地位,在5G技術標準制定中話語權不斷提升。二階段測試中,中興通訊參與了全部七大場景所有測試條目,并率先進行26GHz外場測試,空口性能表現優異。在三大場景下,可以同時達到移動大帶寬場景下15Gbps吞吐率,超過國際電聯定義的10Gbps;海量連接場景下達到9000萬連接數/MHz/小時,提升接入過載率600%,遠超國際電聯定義指標;低時延高可靠場景達到0.416ms,優于國際電聯定義的1ms。
5G到來將使移動通信的重心向中國轉移,從而給國內上下游產業鏈帶來機遇,通信設備國產替代化的進程大大加快,比如,射頻器件、濾波器、集成電路、基帶芯片、天線、光纖光纜、光模塊、通用服務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中國制造2025”劃分的十大領域的其中一個領域,里面包含了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信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及工業軟件等細分領域。可以說,我國的5G信息通訊制造已昂然邁入世界制造強國陣營,領跑中國制造2025。
國內5G大機遇來臨
目前,全球通訊行業正處于5G標準成型和全面商用前的窗口期,預計2018年中為資本開支的拐點,將迎來平滑且持久的5G投資周期。預計,5G部署將比4G / LTE的部署花費兩倍以上的時間,總體投資規模將是4G的1.6-2倍。從規模空間上來看,5G帶來的產業空間超過3G、4G,而中國第一次掌握了話語權。華爾街投行Jefferies(杰富瑞)發表觀點指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將于2019年啟動5G基礎建設,預計7年內總支出金額達18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萬億元),相比較2013-2020年的4G投資金額(預計1170億美元),增幅54%。主設備商是離運營商最近的環節,行業投資規模最大,在5G整個投資期中持續受益,是5G邊際受益最大者。
我國已具備領跑5G所需具備的資金、技術和產業政策等三個要素。5G是通信行業未來最重要的發展趨勢,國家多次發文力推2020商用。2017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重點推進5G標準研究、技術試驗和產業推進,力爭2020年啟動商用。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礎建設工程方案中,國家對”百兆鄉村“、5G規模組網提出了量化要求。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布了《關于降低部分無線電頻率占用費標準的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到:要降低3000兆赫以上頻段以及5G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頻率占用費標準,該政策的實施將為運營商節約大量資本開支,并廣泛利好5G產業鏈公司。僅考慮目前已確定的頻譜規劃,運營商第1-3年每年約節約約40億,第4-6年每年將分別節約約36億、31億、27億元,第7年開始每年將節約約22.5億元頻率占用費。
目前,中國各運營商正加足馬力推進5G部署。相對于美國運營商部分城市2019年部分城市的商用服務、歐洲2020年開始商用部署。中國三大運營商普遍將5G商用時間集體提前并趨向一致:2019年預商用,2020年正式規模商用。中國聯通目前公布了16個城市的5G試點計劃,是三大運營商里最多的,同時還計劃實現2020年規模商用。中國電信則公布了6+6的試點城市,其中首批公布的6個城市包括了中國新設的首都“副中心”雄安。中國移動目前確定了5個5G試點城市,看起來是最少的,但其計劃將在2018年在這5座城市各建設100個5G基站,這基本可以看做可以提供預商用服務的5G網絡了。
運營商控制5G的投資節奏,設備商影響5G產業鏈格局以及研發的進度,無論是在4G向5G演進的網絡建設中,還是面向5G商用網絡建設,中興通訊和華為都在研發測試中位于領頭羊的位置。在低頻領域,中興推出3.5GHz NR預商用基站,射頻帶寬達200MHz,基站體積、重量、功耗等關鍵指標滿足預商用建網要求;在高頻領域,中興推出26GHz,單用戶峰值速率近16Gbps。此外,天線和無線電技術一直是中興差異化優勢的一部分,尤其是在TDD方面。
5G建設承載先行,傳輸網鋪筑是新一代通信網絡的基石。5G的大帶寬、低時延和以云為中心的扁平化網絡架構對承載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戰,并帶來OTN設備需求增加,光模塊也面臨全面升級。中興自研了5G承載全部核心芯片,包括接口芯片、集成化分組芯片、網絡處理器和交換網芯片推動,核心技術自研芯片為5G承載產品的技術領先奠定了基礎。OTN設設備方面,中興推出了小型OTN設備,100G OTN線卡集成度業內最高,交叉容量1T業內最大,支持200G/400G升級,并推出64T/1T OTN大容量交叉設備,全球交叉容量最大、集成度最高,支持集群擴展。此外,中興還率先推出Flex O前傳設備,實現多業務接入和低時延傳輸(E2E 1us),并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于光背板連接的智能OXC系統,無需內部光纖連接,減輕維護難度。Gartner預測CSP核心、邊緣和傳輸網元的虛擬化將從2010年的10%增長到2022年的70%。到2022年之前,隨著CSP網絡功能虛擬化的發展,網絡基礎設施服務需求的10%將轉向軟件服務。此外,SDN/NFV和云計算是5G網絡架構發展的趨勢,新興的SDN方案提供商和網絡內容提供商在SDN推廣中有先發優勢。中興與英特爾合作,發布了面向5G的全球首個基于軟件定義架構和網絡功能虛擬化的5G無線接入產品,極大推動5G商用進程,并推出業界首個可商用的云原生Carrier DevOps Builder,獲SDN NFV全球大會“奧斯卡”大獎。
自主創新大周期
中美貿易摩擦中知識產權保護發展問題愈演愈烈,更加堅定了我國發展自主可控行業的決心。4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七大政治局常委悉數出席。習主席在會議上的講話高度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最大隱患,必須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要抓產業體系建設,在技術、產業、政策上共同發力。
芯片是一個知識高度密集、資金高度密集、工藝要求極高,處于產業鏈最頂端的行業,是科研、設計、制造等諸多技術工藝實力,乃至政策、資金、產業生態及市場在內的,整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的體現。目前整個通訊行業,包括國外通訊設備廠家,20%-30%的關鍵元器件(如FPGA、射頻芯片、光模塊等)均高度依賴美國公司,自主替代能力有限。在芯片的產業鏈上,中國在芯片的設計和封裝測試領域水平提升很快,但在芯片制造領域仍有較大差距。這其中的關鍵因素是受限于“瓦森納協定”,中國公司買不到最先進的制造設備和集成電路技術。“瓦森納協定”全稱為“關于常規武器和兩用物品及技術出口控制的瓦森納安排”,成立于1996年,33個成員國,中國不在其列,該協定的主要目的是阻止關鍵技術和元器件流失到成員國之外。
此外,中國的芯片研發流程尚無法完全脫離美國技術及開發工具。中國通信設備產品已經全球領先,帶動相關芯片設計業快速發展。中興微電子等IC廠家均已具備了獨立完成從定義到封測的通訊專用芯片全程設計能力,以中興通訊為例,產品中所用的無線基帶芯片、數字中頻芯片、高端路由器核心交換芯片、承載核心芯片等均已實現自研,累計發貨的自研ASIC芯片已經超過1億顆,其中,基帶芯片的矢量處理性能和高端路由器芯片的交換能力已達業界領先水平。但任何IC設計者,即使掌握了芯片設計的核心技術,但芯片研發流程尚脫離不了美國公司(如Synopsis,Cadence)研發的開發工具鏈產品,也就是說都需要在這些受EAR管轄的美國開發工具的基礎上從事產品設計開發。
基于通訊設備對芯片性能、集成度和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為避免高性能通訊芯片由國外廠家控制,中興通訊在上世紀末就決心攻破這一領域,建立通訊芯片設計開發能力。中興通訊的核心能力在于復雜的通訊協議棧軟件、工業級嵌入式操作系統、通信核心算法、高性能通訊專用芯片,以及整機及系統設計能力。中興IC芯片領域專利實力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芯片營收收入排名中國第三位。根據國際知名專利檢索公司QUESTEL發布《芯片行業專利分析及專利組合質量評估》報告,中興通訊在IC芯片領域專利實力在在國內屬于領先地位,是持有專利最多的中國企業。中興通訊自主研發并成功商用100多種芯片,主要包括有線傳輸芯片、有線分組芯片、寬帶接入芯片、無線系統芯片、移動終端芯片、多媒體芯片等,形成云、管、端全系列通信芯片,是中國產品布局最全面的廠商之一,在國內處于行業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