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公布年度數據,掛牌企業整體業績呈現高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創新驅動效果顯現,但同時近期各項指數呈現持續下挫的態勢,市值規模持續縮水。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趨勢或有利于企業估值的合理回歸,促進新三板市場健康發展。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數據顯示,在整體業績方面,掛牌公司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新三板企業呈現出趨穩向好的態勢,已經披露年報的1萬多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收接近2萬億元,凈利潤1154.8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21%和14.69%,盈利面76.44%。
隨著國家一系列減負政策出臺,中小企業稅費負擔有所減輕。在掛牌公司中,非金融類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47.84%,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企業現金支付的各項稅費占營收比重同比下降0.43個百分點。
代表著未來發展方向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產業亮點頗多。數據顯示,掛牌公司中現代服務業(不含金融業)的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長26.94%和29.12%;先進制造業營收占比61.84%,同比提高0.27個百分點;高耗能產業如石油加工、電力熱力等行業投資同比下降20%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各項戰略的不斷深入和市場制度、規則的不斷完善,掛牌公司整體質量不斷提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三板正在依靠市場的力量優勝劣汰,目前掛牌公司的梯次已經形成,好的資源持續向頭部企業匯集,優質的企業擁有了配置的價值,受到投資機構的追捧。
但另一方面,近期新三板市場表現仍然乏力。截至5月3日,三板做市指數跌至883.92點,近一年以來持續下跌。對照歷史最高點2673.17點,目前累計跌幅超過六成。在市值方面,自2017年9月,新三板的總市值持續下跌,目前新三板市值已經縮水至4.07萬億左右。企業融資渠道仍然不暢,2017年掛牌公司的融資成本偏高,財務費用同比增加了4成。
東北證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員付立春認為,一方面新三板的部分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一部分優質企業也因為流動性等問題轉板或退市;另一方面,自1月15日新三板實施新政策以來,市場還處于對原有虛高市值和指數“擠水分”的調整過程中。
近期,一系列政策紅利和企業的表現給了市場“定心丸”。1月15日新的交易制度開始實施,“新三板+H股”兩地掛牌機制近日落地,明確了新三板企業赴港上市的制度安排。今年以來,港交所連續推出了改革舉措,在此背景下不乏優質的新三板企業將港股作為上市目的地,新三板國際化進程或將提速。
“掛牌公司的總體表現趨穩,現在市場的波動和下行有利于企業估值的合理回歸,促進風險的暴露和消化,也有利于投資機構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從長期來看,將促進整個新三板市場的健康發展。”付立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