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中,以“金融的未來”為主題的金融分論壇成為整個大會的焦點之一。關于金融強監管背景下,新金融生態系統應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在會議中得到了充分討論。同時,科技金融行業的未來及發展成為業內最為關注的議題。隨著博鰲論壇的閉幕,各界對科技金融行業未來及發展的關注度并未降低分毫。對此,冠群馳騁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冠群馳騁)總裁劉廣東接受采訪并發表相關看法。
消費金融大行其道,信息建設亟待完善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博鰲論壇媒體見面會上表示,當前的金融業態已發生了重大變化,科技對金融的滲透前所未有,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革命,推動科技金融快速發展。
正如吳曉求所言,科技金融之風正盛。近年來,以快分期、來分期等P2P平臺為代表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正以絕對優勢迅速崛起。據相關調查顯示,在過去5年之中,消費貸款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持續增長。預計至2020年,消費信貸規模有望達41.51萬億元。不難看出,互聯網中的巨大人口紅利正將消費金融推向時代潮頭。那么在此背景下,2018年的網貸機構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劉廣東表示, 2018年,網絡信貸機構想要獲得更適合的市場空間和監管環境,則需要嚴格遵循出臺政策中的相關標準。2017年末下發的《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中對無場景、無資金開始制定用途。不難看出,符合監管預期的資產類型是需要融入消費場景的。充分發揮科技金融在場景化方面獨特的優勢,則是諸多科技金融機構可以嘗試的方向。“ 接下來,‘場景化’可能會在監管文件、行業平臺、媒體報道中被反復提及,或成行業2018年最熱關鍵詞。”劉廣東坦言。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互聯網金融整頓尚未完成,P2P網貸機構等科技融新業態的亂象頻出,導致完善個人征信系統的需求日益高漲。在劉廣東看來,消費金融大行其道的同時,也為中國個人征信業務帶來了發展契機。“2018年,以籌建金融信息共享平臺為代表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完善。”
擁抱監管,履行責任,是洗牌之年的留存之道
過去的一年時間里,科技金融行業監管政策頻出,舉措趨嚴,其釋放出的深度洗牌信號愈發明顯。據相關資料顯示,P2P平臺從2015年初的3400多家,預計2018年末平臺數量有望減少至800家以內,行業發展或將萎靡一說甚囂塵上。
對此劉廣東表示,近兩年的持續整頓,對科技金融而言,不僅沒有使其萎靡,反而活力井噴。2018年對于科技金融行業來講也并不是“寒冬”,而是“春天”。“中央排除累積風險時,規范的互金發展是對主流傳統金融的補充和完善,這對平衡市場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2018年各網貸平臺能如期完成備案,科技金融行業會迎來光明正大的生長期,而且是集中高速的成長期。”劉廣東坦言。
監管、合規,讓科技金融行業告別曾經的“野蠻式”發展,以更具價值的方式持續發展。雖然有一部分企業選擇清盤退出,但更多企業選擇了留下堅守。劉廣東表示,緊跟政策,擁抱監管,是冠群馳騁一直在做的。與此同時,精益求精做產品更是冠群馳騁從未松懈的。“為企業解難、為政府解憂、為投資者解困,這三個方面一直是冠群馳騁產業的核心。”劉廣東表示。
除此之外,作為一家金融企業,充分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更是其立足之本。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科技金融技術的不斷進步,全民開始逐漸進入“理財剛需”狀態,然而目前大眾對于金融的認知還尚處較為初級的階段。
在此背景下,冠群馳騁基于自身的行業優勢,策劃了《財知道》這檔“金融IP”視頻,將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演繹成幽默詼諧的“故事”,從而達到向民眾解惑與科普的目的。劉廣東表示,冠群馳騁制作《財知道》的初衷就是更好地履行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提高對民眾理財教育的同時,向社會傳遞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