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智能化轉型”正在提速。日前公布的大行年報數據顯示,物理網點布局和柜員人數增速普遍放緩,智能化成為各銀行轉型的突破口。一方面,效益較差的網點被裁撤,大而全的網點向輕型化、智能化升級;另一方面,多家銀行明確,將重金投入金融科技以完成“彎道超車”。
年報數據顯示,五家國有銀行在境內銀行機構員工全部減少,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減員都在8000人以上,中國銀行僅內地商業銀行機構員工減少96人,交通銀行境內銀行機構從業人員減少了1259人。從人員結構上看,多數銀行前臺崗位人員有所減少,后臺科技崗位人員增加。以中國銀行為例,該行年報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網點智能化升級改造,智能柜臺網點覆蓋率達80%”,中行董事長陳四清也在業績報發布會上透露,該行在科技人才方面將會有大動作,“會向社會招聘一批科技人才”。中行管理層人士表示,未來三至五年要發展為數字化銀行,金融科技人才占比要達到10%。
此外,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整體布局已初見端倪。如工商銀行年報顯示,該行組建網絡金融部推動互聯網金融e-ICBC2.0向e-ICBC3.0智慧銀行戰略升級,完成七大創新實驗室組建,深挖金融科技在場景中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銀行的金融科技布局中,區塊鏈技術正在逐步得到應用。五大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扶貧、國際貿易、住房租賃平臺、電商供應鏈等領域。例如,農業銀行在國內銀行業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電商供應鏈金融領域,上線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產品“e鏈貸”;中國銀行研發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錢包,將區塊鏈技術成功應用于“公益中行”精準扶貧平臺;建設銀行則探索“區塊鏈+貿易金融”技術。股份制銀行中,中信銀行年報也提到,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貿易融資和信用卡獲客領域,效果已經顯現。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智能化轉型升級的終極目標是具備真正的智慧型“大腦”,“一是智能化建設應揚長避短;二是流程優化,將智能知識嵌入和應用在流程中;三是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