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占比不足2%今年一季度募集的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共433只,而同期理財產品總量接近2.7萬只
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占比不足2%
今年一季度募集的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共433只,而同期理財產品總量接近2.7萬只
日前,備受關注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深改委)審議通過。根據此前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的監管思路,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銀行理財產品未來大概率轉化為“凈值型”。
《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不少銀行雖然在銷售,但凈值型理財產品并不是銀行的主推產品,傳統型理財產品依然占據主流,凈值型產品占比幾乎可以被忽略不計。另外,從各家銀行的發售情況來看,3個月以下封閉式理財產品依然頗受投資者歡迎。
資管新規落地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意味著資管新規即將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資管行業也將隨之迎來統一監管時期。
會議指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要立足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堅持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的類型統一監管標準,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限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促進資產管理業務規范發展。
這也是此前監管態度的延續。事實上,去年11月份,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資管新規將遵循按產品類型統一監管標準、消除監管套利的主要原則,打破剛兌,實現對各類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全面、統一覆蓋。一方面強調了統一規制,實現了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同一類型的資管產品適用同一監管標準,減少監管真空和套利;另一方面在凈值型管理、打破剛性兌付、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第三方獨立托管等方面制定了非常嚴格的規定,強調穿透式監管。
目前,已經有地方銀監局“喊話”銀行,理財業務趁早轉型。例如,北京銀監局在2018年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趁早開始理財業務轉型,主動壓縮非標債權,嚴格規范交叉金融產品。
凈值型產品仍非主流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凈值型理財產品雖然有發行但是數量不多,目前并不是銀行的主推產品,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從數量和收益率上依然占據主流。另外,從各家銀行發售情況來看,3個月以下封閉式理財產品并未“下架”,依然頗受投資者歡迎。
從目前來看,各家銀行發行的凈值型產品占比偏低。從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處于存續期的理財產品來看,傳統的封閉式非凈值產品仍舊占較大的比重,而凈值型產品占比幾乎可以被忽略不計。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17年1月份至2017年12月份,銀行業金融機構共發行理財產品190721款(不考慮2017年之前發行,2017年存續的開放式產品),其中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189538款,凈值型理財產品1183款。相比于2016年,凈值型產品發行數量同比增長56.27%,但是占比僅為0.6%。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銀行業已經落實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今年以來,銀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明顯增加。根據中國理財網披露的數據,募集起始時間在今年一季度的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共計433只,而2017年同期,凈值型理財產品僅有63只,而且其中大多數為外資銀行的產品。但是,相比于同期接近27000只的理財產品總量,凈值型產品的占比僅為1.6%左右。
記者的走訪也印證了凈值型產品的寂寥。
某股份制銀行發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相較于同行而言比較多,但總共也僅有8款產品,而大部分銀行發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數量大概僅為3至4款,也有部分銀行目前沒有發行該類產品。此外,各家銀行所發行的理財產品均以非保本類為主。
“凈值型理財產品與開放式基金類似,沒有準確的預期收益率,用戶在開放期內可以進行申購贖回”,某股份制銀行支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由于風險相對較高,客戶一直不太“感冒”,傳統型理財產品目前依舊被多數客戶接受。
某國有大行支行的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目前我行沒有發行凈值型理財產品,相比于凈值型理財產品,大部分客戶還是樂于購買固定收益的產品。
《證券日報》記者隨地采訪了一些投資者。大部分投資者表示,“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波動太大,還不如購買非保本理財產品或者基金產品。”
另外,從各家銀行目前的發售情況來看,仍有3個月以下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和非保本理財產品在售,收益率也不算低。例如某股份制銀行發行的產品中,33天、66天、86天、90天非保本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均在5%以上。
在城商行某支行網點,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目前短期理財產品由于資金流動性強,受關注較高。”
融360理財分析師表示,資管新規無論對銀行還是投資者的影響都非常大,未來銀行理財市場將發生重大的變革。她表示,“打破剛性兌付和凈值化轉型已經提了很多年,但此前很難開展,誰也不愿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但資管新規正式實施后,銀行必須轉型,投資者也不得不去適應。”
就監管層對理財產品凈值化管理的要求來看,普益標準預計,未來超九成的銀行理財產品將在政策推動下轉換為凈值型。“作為資管行業的"老大哥",銀行資管條線需對當前業務模式進行重大調整。其中產品凈值化轉型的要求更是凸顯了監管對當前預期收益模式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審慎態度,銀行理財的凈值化轉型已迫在眉睫。隨著監管要求的明確,未來可能90%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將轉型為凈值型產品”,普益標準研究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