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原油期貨26日正式在上海掛牌交易,從研究到“鳴鑼”上市,中國原油期貨走過了17年的歷程。業界專家認為,作為首個對境外投資者無特別限制的金融產品,原油期貨上市將推動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邁向新階段,未來境內外投資者的“同臺”交易有望復制到更多產品。不過對個人投資者而言,直接參與原油期貨需謹慎。
參與者積極,市場交易活躍
26日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大廳,伴隨鳴響的鑼聲,原油期貨正式掛牌交易。開盤后,最近月的2018年9月份交割合約高開低走,早盤收報每桶432.3元,較基準價上漲了3.9%。
當日集合競價階段,共有413家客戶參與,包括中國聯合石油、中海石油化工、中化石油以及香港北方石油、托克、嘉能可等境內外企業,成交261手,上市后市場交易活躍,到午盤收盤,主力合約成交量超過1.5萬手。
作為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從籌備到上市,原油期貨已走過17年的歷程。在業內人士看來,原油期貨的首要功能是為國內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突破4億噸,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0%,國內的石油煉化及相關產業鏈越來越多受到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
“中國有龐大的原油消費市場,然而一直以來原油國際市場中有中國需求,但沒有與中國緊密相關的基準價格。”英國石油公司中國區總裁楊筱萍認為,中國上市原油期貨,旨在更好反映本地區供需關系,為境內外的投資者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星展銀行中國首席執行官葛甘牛也表示,在中國建立國際性的能源交易中心,更貼近真正的市場,從而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國和亞太地區石油市場供需關系的價格體系,讓價格體現能源供求關系。
從設計之初就確定國際化原則
和現有國內的期貨上市品種不同,原油期貨首次實現境內外投資者無特別限制的“同臺”交易,在業內專家看來,這標志著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再進一步,國內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邁向新階段。
目前,我國已上市49個商品期貨品種,基本覆蓋能源、化工、農產品、金屬等國際市場上主流的交易品類,商品期貨交易量也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境外交易者不能買也不能賣,期貨市場的價格影響力受到一定限制。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原油期貨的設計一開始就確立了國際化原則,按照國際平臺、人民幣計價、凈價交易、保稅交割的路徑,境外交易者可以通過多種模式參與交易,交易中心也接受外幣作為保證金,打通了境內外投資者參與的通道。
此前為支持原油期貨上市,包括證監會、外匯局、人民銀行、海關總署、財政部等多個部委專門出臺配套政策,并修訂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取消境外投資者參與市場的限制,為期貨市場國際化搭建起基本制度框架。“可以說既吸收國內期貨市場運行的經驗,又充分遵循國際慣例。”期貨專家常清表示。
業內人士透露,原油期貨上市后,借鑒這一運行和監管的框架,鐵礦石等多個品種的國際化或將陸續“適配”,未來境內外投資者有望在更多金融產品上“同臺競技”。
個人投資者參與需謹慎
一個是全球第一大宗商品,一個是小眾的期貨市場,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原油上市國際化的期貨交易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普通投資者的參與需謹慎,不能貿然入市。”金聯創副總裁鐘健建議。
按照原油期貨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參與原油期貨的交易需具備期貨交易知識,通過相關的測試,申請交易編碼前5個工作日的保證金可用資金余額不低于50萬元或等值的外幣。“自然人投資者的門檻并不低。”混沌天成期貨分析師孫永剛表示。
業界專家指出,與股票等市場的投資不同,期貨實行每日結算,一旦保證金不足就面臨強制平倉風險。個人投資者一方面可以通過原油期貨價格,能近距離理解原油市場的變化,另一方面,與境內外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同臺”交易,還要學會及時止損、控制倉位,并加強資金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業內專家看來,未來原油期貨仍可能會對投資者的終端消費帶來一定影響。“特別是油價方面。”鐘健認為,目前在原油期貨交易中,最積極的客戶群體之一正是國內的油品貿易商,一旦貿易商更多利用原油期貨進行套期保值,未來成品油價格很可能就會與原油期貨價格產生聯動,有利于相關產業鏈企業穩定生產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