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融防風險的不斷加大,有關P2P支付通道和第三方支付業務監管正逐步加碼。記者從業內人士獲悉,農業銀行最近下發通知,嚴禁將農行代收接口用于互金理財(包括但不限于P2P)、基金、消費金融、還款等場景。其中涉及投融資行業的農行代收、實時收款、實名付交易通道業已關閉。在此之前包括民生、平安等銀行因違規清算被罰。支付清算行業正從銀行端和第三方機構等多方迎來強監管。
事實上,農行并不是第一家收緊支付通道的機構。對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而言,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已經停止與P2P的支付端口。其他仍持的銀行卡也有單筆、單日限額。如工行單日單筆限額為5萬元。
除了業務叫停外,“吃單”的機構也屢見不鮮。記者觀察到,近兩年來,隨著支付行業亂象的不斷增多,央行也在加大對支付行業的處罰力度,罰單和罰沒總金額逐年攀升。2月23日,華夏銀行濟南分行、浦發銀行濟南分行因違反支付清算業務相關規定就被吃罰單。
另外,除銀行端的嚴監管外,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清理整頓也一直在進行中。去年年底,央行下發特急文件要求,2018年起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將由現行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這是央行第二次調整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比例。這一政策對不少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幾乎是被扼住了“咽喉”,也令整個行業的淘汰賽急劇升溫。
與此同時,監管機構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處罰力度也令整個行業承受著高壓。據統計,2017年全年,央行針對第三方支付共開出109張罰單,是2016年罰單總數的3倍,累計罰款金額約2800萬元。其中,支付巨頭支付寶、財付通也在2017年首次遭到處罰。
面對不斷加劇的競爭壓力,有支付企業選擇了另辟蹊徑。“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力跨境支付業務,進而將業務拓展至海外市場。”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他看來,近期有第三方支付機構選擇赴港上市,除打開更多的融資渠道外,盡早地接觸海外市場或也是其考量的因素。
事實上,作為國內網絡支付市場兩大龍頭公司支付寶和財付通都有把觸角深入海外市場。目前支付寶已經登陸了27個國家和地區,且全球累計12萬個貿易商使用支付寶。而微信方面,微信支付已登陸超過了13個境外國家和地區,在全球范圍內覆蓋超過13萬家境外商戶。
在業內專家看來,跨境支付之所以會成為第三方支付的新戰場,除了市場狀況和企業策略外,還有一定的客觀有利因素在內。央行于2015年推出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從業務流程、服務協議、技術規范等多方面構建起了人民幣跨境支付業務的基礎。相比傳統的大額支付系統,CIPS的優勢非常明顯:另外,在整合現有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渠道的基礎上減少了中間流程,境外公司可通過國內的分支機構實現人民幣結算,從而提升了跨境結算效率和交易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