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論壇創始人、中國資本論壇秘書長、人民傳媒總裁兼總編輯董志龍接受“兩會”記者專訪,董志龍就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談了獨特觀點。
經濟學家董志龍指出,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首先要解決結構調整大問題,尤其國有企業改革率先要站在結構調整的前列,進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結構形式,以惠民生防風險戰略布局為主線,增強企業內在發展活力,加快創新能力,加大力度參與到國際舞臺上,提高企業自身綜合競爭力,走出一條屬于中國特色經濟高質量的發展模式。
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要把寶貴資源用在調整生產要素、生產力、全要素效率之上,達到中國經濟均衡發展,去杠桿,化解金融風險,改善民間高利息帶來的大面積“資本”陷阱,消滅低端生產帶來的大量“危及人類生存”產品,把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主線中徹底清理淘汰與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適應的產品。
經濟學家董志龍提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的核心點是給世界經濟發展釋放更多的正能量,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變化莫測中正扮演著領導角色,一帶一路沿線高鐵建設及近二千對貨運列車通行歐亞各國,文化經濟源源不斷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經濟以超高質量與世界各國以開放、共贏方式無縫對接著,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中國經濟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源”和“穩定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一定會為世界經濟變革中轉型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啟迪。(斯子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