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房”內容亮點頗多,如房地產稅、租購并舉、宅基地等內容。業內人士認為,從今年的報告中可以看出政府對于構建房地產長效機制的信心和決心。
具體來看,報告仍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地方主體責任,繼續實行差別化調控,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報告中對于“住房不炒”的再次強調,明確透露出“三不變”原則,即調控決心不變、調控目標不變、構建長效機制方向不變,并為2018年樓市調控從嚴定下了基調。而在差別化調控的大背景下,預計今年熱點城市尤其是北上深的房地產市場仍將繼續執行嚴格的調控政策,以鞏固調控成果和強化市場穩定預期,而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政策仍將保持一定節奏,并將繼續下沉到縣城。總的來看,2018年是長效機制包括住房租賃政策以及保障性住房政策加速落地關鍵性時期,房地產市場在大概率上會繼續持續穩定態勢。
報告指出,要支持居民自住購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共有產權住房。
張波認為,購房需求主要分為兩類,即自住型需求和投資型需求。當前投資型需求已經被明顯抑制。所以,報告中對于自住購房需求的保障將從市場化的供給和保障型供給兩類進行保障,其中在市場化供給層面繼續向剛需人群傾斜,而保障型供給則可能在全國擴大“共有產權住房”落地,以滿足中低收入人群的合理購房需求。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研究中心總監嚴躍進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報告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當前三元住房結構的思路已經清晰。其中自住購房需求主要是對經濟條件好的購房者的需求,此類需求會更加強調自住的屬性。租賃是主要針對購房困難群體而設計的解決方式,可以認為是零產權、側重居住屬性的。而對于共有產權住房來說,有部分產權的概念,有助于解決夾心層的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