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去年11月阿里巴巴公布雙11全球狂歡節當天的銷量達到250億美元,該數字輕松超越了印度去年一整年的電商成交額估算值。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11日的報道認為,這并不妨礙這家中國科技巨頭把印度作為其進軍海外的第一個主要目標,如今它正在加速投資印度。僅過去一周,阿里巴巴就拿到了領先在線食雜零售商BigBasket總值2億美元的股權,同時其專注于支付領域的關聯公司螞蟻金服同意向訂餐應用Zomato投資2億美元。
印度電商是一場漫長的游戲
報道稱,就在這之前,阿里巴巴還投資了物流集團XpressBees。阿里巴巴在中國國內市場發展出了購物、支付和配送三位一體的商業模式,而對XpressBees的投資填補的是其中的最后一環——配送。
“就像亞馬遜在印度布局其全球戰略,阿里巴巴也一樣。”印度科技企業家兼作家卡什亞普·德奧拉罕表示。
報道稱,馬云創辦的阿里巴巴于2015年2月開始了印度冒險之旅,先是對金融科技初創公司Paytm進行了一筆具體信息未公開的投資——隨后再次注資6.8億美元成為Paytm的第一大出資方,之后取得了Paytm旗下電商平臺的多數股權。
印度的電商市場與中國截然不同。印度的競爭更激烈——包括與財大氣粗、在中國幾乎沒有存在感的亞馬遜競爭——基礎設施更破舊,而且人口更貧困。
Xpressbees創始人阿米塔瓦·薩哈承認,在印度,物流也是一項更為嚴峻的挑戰。網購食雜依賴于規模——規模使得阿里巴巴在中國可以通過由地方小倉庫組成的龐大網絡,在數小時內為客戶送貨上門。他稱,印度有限的客戶基數使得類似系統過于昂貴。
除此之外,印度人的消費能力較低。根據2016年的數據,印度人均名義收入為1709美元,還不到中國(8123美元)的四分之一。他們用于在網上購物的裝備情況也較差:根據奧米戴爾網絡的研究顯示,去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印度人擁有智能手機,而且其中三分之一的設備無法進行數據連接。在中國,一半的人口都擁有智能手機。
據福里斯特調查公司稱,電子商務在印度零售業中所占比例仍然非常小——去年電商銷售額為196億美元,同比增長20%。該數字較兩年前103%的增速明顯放緩,因為電商公司在大城市富裕群體中發展了早期用戶之后,就很難再繼續擴大用戶群。
然而,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師巴夫托什·瓦杰帕伊表示,隨著更多外國公司進軍印度市場,未來還會達成更多交易。在阿里巴巴建立其生態系統的同時,騰訊和日本軟銀正在大力支持印度本土電商集團Flipkart。“15到20年前起步時的中國,也許就是現在的印度。”他表示,印度電商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時間會證明這是一場漫長的游戲。
與此同時,亞馬遜承諾向印度投資50億美元,確立印度為其優先發展的關鍵海外市場。
阿里在印度的電商生態從支付開始
阿里巴巴把戰略重心放在Paytm,憑借它來跟亞馬遜抗衡。Paytm的創始人維賈伊·謝卡爾·夏爾馬聲稱自己從馬云2011年的演講中受到啟發。首席財務官馬杜爾·迪歐拉表示,這家集購物和支付于一體的平臺“非常類似”于阿里巴巴在中國國內的模式,但是“在重心方面存在重要區別”。
其中一個區別是,阿里巴巴在打造其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時的順序。在中國,它從賣家平臺做起,隨后進入支付和物流領域。Paytm正在以相反的順序進行擴張。迄今為止它是印度最受歡迎的數字支付運營商,擁有超過2億注冊用戶。
有了阿里巴巴的支持,Paytm擴大了其整套金融服務,但在電商領域仍遠未成為領頭羊。據一位了解Paytm的人士介紹,在阿里巴巴控股該平臺1年后,Paytm的月成交量差不多達到了Flipkart或亞馬遜的三分之二。
去年,該公司推出了Paytm Mall,該平臺采取與阿里巴巴更加類似的模式:提供與eBay類似的虛擬市場、讓賣家在上面銷售貨物,而不是采取亞馬遜和Flipkart那種重金投入、在庫房里堆滿庫存的模式。
咨詢公司Greyhound Knowledge Group的創始人桑吉特·維爾·戈吉亞表示,這種發展模式為阿里巴巴提供了一種潛力,使其能夠以比印度對手快得多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進行擴張。他稱,“他們的模型更加輕庫存,因此他們可以把投資的重心放在建立網絡上。”
他補充稱,Paytm在印度中小城市尤其面臨巨大機遇,其電商對手在這些城市的影響力有限,但這些地方可能為將來的增長提供強勁驅動力。
但阿里巴巴也瞄準了大城市的中高收入客戶——它對BigBasket的投資證明了這一點,該平臺的高端食雜服務受到越來越多印度富裕家庭的青睞。此舉反映了阿里巴巴渴望創建一個深度一體化的綜合企業網絡,把客戶從一個數字服務引向另一個數字服務。
BigBasket的首席執行官哈里·梅農表示,通過與Paytm建立的新關系,“我們將接觸到海量流量”。
阿里巴巴對印度市場的拓展沒有絲毫放松的跡象,如今它正在加快推動其在中國的其他先進服務落地印度。上個月,阿里巴巴進入了游戲領域,讓Paytm與阿里巴巴的香港子公司亞博科技建立合作;同時還推出了印度首個數據中心用于提供云計算服務,試圖從亞馬遜旗下競爭服務手中挖走印度企業客戶。
阿里巴巴還在考慮進軍印度的流視頻領域,在這一領域它面臨的競爭對手有亞馬遜、Netflix以及由魯珀特·默多克控股的星空集團印度公司。
福里斯特調查公司的分析師薩蒂什·米納表示,最終阿里巴巴將“達到一切準備就緒的階段。之后他們就真的可以開始投入大量資金了”。
印度市場并非完全是中國2.0
這是一個我們常常從跨國科技公司和初創公司那里聽到的并不新鮮的觀點:印度本該成為下一個中國,但這一天好像總也來不了。
報道稱,印度的可支配收入更少,收入提高所需時間更長,而且對互聯網的使用遠不如中國普遍。此外,北京方面一直把科技發展放在首位,讓企業得以在中國蓬勃發展,而印度則缺少對該行業的重視,產業政策更注重發展制造業。
大批初創公司已經干脆認輸——它們的資產負債表因大幅打折而不堪重負,而曾經揮金如土的外國風投公司也不再愿意填補其資金缺口。
規模較大的跨國公司同行則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試圖用特別設計的服務來克服帶寬不足以及用戶資金有限的問題。例如,谷歌在印度和其他類似市場提供優兔離線服務。
這些努力并非總能取得成功。比如,臉書曾試圖推出有所限制的免費移動互聯網服務Free Basics(被不那么客氣地稱為“數字殖民主義”),但印度拒絕了這一提議,稱此舉將扭曲開放的互聯網訪問。
印度自己也進行了類似的努力。18個月前,信實工業旗下的電信部門Jio進入了該市場,推出了包括數據在內的話費套餐(比僅含語音通話的套餐價格高不了一點兒):每日最高下載流量1G的28天套餐價格為149印度盧比(合2.30美元)。
最近,效仿WhatsApp的Hike Messenger推出了一個平臺,允許用戶在沒有訂購任何移動數據流量的情況下上網使用有限的一些功能——比如實時板球比分。
這反過來給了中國競爭者一些啟示:與當地企業合作。因此才有了阿里巴巴入股Paytm和其他公司,騰訊投資Hike Messenger和Flipk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