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線城市市場趨向飽和,共享單車的風潮正在逐漸吹向中小城市。根據極光大數據2018年2月發布的《中國中小城市共享單車發展報告》顯示,國內中小城市對共享單車需求極大,是潛力巨大的共享單車藍海市場。哈羅單車作為首個進入二三線城市的共享單車行業品牌,憑借精細化運營、差異化布局和先進產品技術在中小城市獲得極高的用戶口碑,為行業樹立了標桿。
中小城市前景廣闊 哈羅單車成為“領騎者”
對于共享單車企業來說,一線城市是“兵家必爭之地”。據統計,截至2017年3月中旬,北上廣深作為一線城市,集中了市場約70%的共享單車。
但中小城市并非就沒有機會,反而還擁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國內中小城市基數龐大,出行需求非常可觀,但中小城市交通特征不一,大多公共交通欠發達,迫切需要共享單車作為補充。且中小城市交通不太擁堵,騎行環境更好;商業集中度低,不易造成單車堆積便于管理。
對于中小城市的用戶來說,“最后一公里”始終是出行痛點。比起一線城市,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體系大多不夠完善。目前中國尚未有一座三四線城市正式開通地鐵,這使得市民短途出行可使用的交通工具單一貧乏。而共享單車的出現正好彌補了交通末端的缺陷。不僅如此,“互聯網+出行”的創新服務,也更容易增強中小城市用戶的地域自豪感。
哈羅單車是首家進入二三線城市,下沉到四五線城市的共享單車品牌。哈羅單車曾公開對媒體表示,相比一線城市,中小城市更容易建立起市場地位。而且二三線城市往往沒有地鐵,對自行車的需求更大,很多城市的規劃也鼓勵共享單車。
“農村包圍城市”的差異化布局讓哈羅單車奠定了在中小城市的“領騎者”地位,獲得了先發優勢,在行業中樹立了標桿。
哈羅單車是最受政府歡迎的共享單車品牌之一
·
哈羅單車之所以能在中小城市快速興起,憑借的是對出行市場的精準把握、先進的產品服務和精細化運營,這使其能夠受到政府的歡迎并達成良好、健康的合作關系。
事實上,中小城市政府對綠色出行大多持鼓勵態度,認可共享單車的積極作用,綠色低碳、節能高效的出行模式同樣是中小城市的發展共識。不僅如此,近年來我國中小城市平穩增長,2016年經濟總量達到63.08萬億,為共享單車的發展提供了商業基礎;且2016年我過分享經濟交易額約為3.45萬億,引進共享單車對中小城市來說也是參與分享經濟紅利的契機。
隨著國家政策鼓勵和促進共享單車有序規范發展,中小城市政府更是積極響應號召引進共享單車,以升級城市交通服務,來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具體表現為:哈羅單車受到了多地政府的主動邀請,成為多個城市的獨家運營商。如東營市、鎮江市、濱州市等地方政府都積極接洽引導,并且主動提供各種資源支持哈羅單車入駐。
以東營為例,當地政府主動引入哈羅單車作為共享單車唯一運營商,并將哈羅單車納入到當地智能化交通的戰略規劃之中,與哈羅單車共同致力于“3510”規劃的實施,全面升級了城市的公關交通體系,為當地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行服務。哈羅單車與東營政府和當地監管部門緊密合作,收獲了“雙贏”的成果。
豐富出行場景 哈羅單車打造“3510”產品模式
相比大城市較為完善的公共交通體系,中小城市還有很多可塑性。以共享單車短途出行為根基,向中長途出行拓展布局立體化出行服務是“互聯網+出行”因地制宜的產品模式。哈羅單車是首個在中小城市共享單車開展立體化出行的運營商。在確立“3510”及“4+2”(四輪+兩輪)的戰略之后,哈羅單車真正成為了一個發展智能化、立體化的出行大生態平臺。
哈羅單車以共享單車為根基不斷延伸出行場景,發展了共享電踏車和共享電動汽車,分別滿足0-3公里、3-10公里及10公里以上的出行需求,全方位覆蓋用戶不同的出行模式,為中小城市提供了立體交通出行方案。
截至2018年1月20日,哈羅單車已經進入160多個城市,注冊用戶接近9000萬,月活人數達到2600萬,日訂單超過1000萬,同時還進入了150多個景區。此外,目前哈羅電踏車已經進入山東、河南、福建、江蘇等省數十個城市,并且在唐山與巴歌出行在共享汽車方面試點合作。
共享單車作為智能出行工具,產品迭代速度極快,用戶也會對出行體驗提出更高的要求。未來,哈羅單車將不斷提升產品力、精細化運營,優化“3510”的產品模式,因地制宜延伸出更多產品和服務來更好地滿足立體化出行場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