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中國表示,將于3月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合約。如果成功推出,中國原油期貨合約將可能挑戰布倫特和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合約的主導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元對全球市場的控制力。作為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這么做旨在擁有更大的原油定價權。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月9日報道,在首次宣布將推出中國原油期貨近5年后,中國證監會發言人9日說,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原油期貨將于3月26日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交易。目前,該中心已完成5次測試。
報道稱,對一些投資者來說,一套新的原油標準意味著誘人的前景,他們將首次獲準在中國國內的大宗商品市場上交易而無需在中國設立實體。
總部位于倫敦的英國太陽全球投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米希爾·卡帕迪亞說:“鑒于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該合約可能會成為最重要的亞洲原油基準。由于目前的原油基準都以美元計價,上海原油期貨提供了一個新的工具,它將改變該行業的運作方式。”
報道稱,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逐步增加了原油進口。去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如果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市場能吸引流動性,那么將形成與中國市場供求聯系更緊密的原油價格。
報道認為,衡量這項新合約是否成功的關鍵標準是,它能否威脅到布倫特原油等全球原油價格基準的支配地位,在亞洲交易的原油主要根據布倫特原油以及迪拜和阿曼的原油基準定價。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布倫特原油一直是主要國際油價基準,因為它與能夠進入歐洲市場的最大油田掛鉤。與中東石油行業由國家壟斷不同,歐洲石油行業由私人企業推動。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同樣在上世紀80年代推出,該合約與俄克拉何馬州庫欣的石油存儲基地掛鉤。自2015年美國取消已實施數十年的石油出口禁令以來,該合約的影響力一直在上升。
瑞銀集團大宗商品分析師喬瓦尼·斯陶諾沃說,上海原油期貨價格“將與其他原油價格同步,因為中國是凈進口國,它可能會以小額溢價交易來吸引海外的原油,但我認為,它不會與布倫特原油等國際基準完全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