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時間財經1月16日報道,阿里巴巴近日已經上線了虛擬貨幣挖礦平臺“P2P節點”,從平臺的服務協議條款來看,平臺的運營主體是阿里巴巴華東有限公司。該公司于2017年10月10日就已完成注冊,注冊地位于南京。
據報道,阿里巴巴正在將區塊鏈技術與電商相結合。阿里在“P2P節點”平臺中加入了“兌換商城”一欄,這個兌換商城是優酷“路由寶”所屬的商城,用戶通過“路由寶”兌換優金幣后,就可在“兌換商城”進行購物。
資料顯示,優酷路由寶是2014年12月優酷推出一款智能路由器,有基本的上網功能,還可以共享寬帶上行給其他用戶使用。每個用戶根據貢獻的上行帶寬的多少,獲得“優金幣”,用優金幣可以在兌換商城兌換現金和禮品。根據官網顯示的信息,優金幣6400等同于市場價20元,據此換算,人民幣兌換優金幣的比率為0.003125。
在“P2P節點”開放平臺上,用戶可以通過支付寶進行提現。目前,優金幣還不能進入流通渠道。
目前阿里還未對該報道進行回應。而該節點開放平臺的網址https://www.sparenode.com/也已經打不開。綜合當前的市場與政策信息看,阿里上線針對虛擬貨幣的挖礦平臺可能性不大。該節點開放平臺可能是一種類似于玩客云的共享閑置流量的CDN項目。
政策敏感期,加碼虛擬貨幣挖礦可能性真不大
針對虛擬貨幣特別是比特幣的挖礦,現在處在政策監管的邊緣。大公司的政策敏感性很強,不會輕易上線政策前景不明的產品。此前幾年網貸行業很火,但政策很不明朗,BAT都沒有開展P2P業務,甚至沒有投資入股P2P公司。當下比特幣與虛擬貨幣挖礦可能正在被政策清退,按常理來推論,阿里沒理由在這個時候上線虛擬貨幣挖礦平臺。
目前政策對于比特幣礦場的監管正日益趨嚴。據報道,最近一份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的文件陸續下發至各地的金融辦。在這份文件中提及要積極引導轄內企業退出虛擬貨幣“挖礦”業務,并要求各地統計從事“挖礦”企業有關情況,其中包括企業基本情況、營收情況、享受優惠情況等。
而據路透社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近日在一次政府內部會議上建議,政府應該采取措施禁止加密貨幣挖礦行為。他建議地方政府使用電價調節、土地使用、稅收和環保等措施引導從事這類活動的企業“有序退出”。
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比特幣挖礦已經處在風口浪尖,想必阿里不敢冒政策之大不韙,上線一個針對虛擬貨幣的挖礦平臺。
P2P節點開放平臺可能是做什么的?
上線P2P節點開放平臺,不排除阿里要開發公有鏈項目,招募礦機參與記賬。不過更大的可能性是,這個P2P節點開放平臺可能在做一個征集閑置流量進行打包、再提供給流量耗費大戶的CDN服務,為視頻網站等提供網絡加速與內容分發,平臺為提供閑置流量的節點提供報酬。平臺的運營主體阿里巴巴華東有限公司,其總經理為胡曉明,胡曉明的身份是阿里云總裁。阿里云本身就有CDN業務。
迅雷的玩客云也是這種玩法,而百度在2017年11月也推出了名為百度金礦的百度P2P CDN項目,通過云計算方案,讓用戶貢獻家庭閑置的網絡流量,換取現金或現金等價物資回報。
這類項目是否違規?如果僅僅是CDN項目,當然不存在違規一說。但如果平臺為鼓勵節點的參與而發行代幣,可能就要另當別論了。如果代幣與法定貨幣錨定,或者只能在生態體系內使用,不能自由兌換成法幣,則還好,風險不大。如果代幣價格浮動,可以在體系外交易,用戶無需提供礦機參與流量共享,可以用法幣直接購買代幣,則代幣存在被炒作的風險,會引發監管。
迅雷就是例子。其鏈克(原名玩客幣)被互金協會點名,定性為類似代幣發行行為,存在一定金融風險。為此,1月16日,迅雷發布公告,稱旗下區塊鏈產品鏈克在迅雷及迅雷合作伙伴開發的應用場景之外,迅雷將不再支持用戶間轉賬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