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肖明經常去田里和樹說話。 錢江晚報 圖
一生不娶,只愿與樹為伴——在杭州桐廬縣城南街道春江村有一位60歲的“樹癡”周肖明,35年來以樹為妻,先后種植了幾千棵造型樹,即使樹木枯死他也從來不扔不燒,而是將其做成樹雕永久保存。
“很多人不理解,覺得我癡、傻,但這輩子能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有樹陪伴,就足夠了。”
周肖明是春江村的一名普通農民,25歲那年喜歡上抽象畫,但后來發現畫畫投入太大,便轉而迷上種樹,當時他曾立志要將所有種的樹都培育成比畫更好的藝術品。起初,他在自家院子里種柳樹,后來又在菜園和口糧田里種冬青和紫薇,把絕大部分時間花在了樹園里,即使家人反對,也堅持不改。
“當時親戚朋友都勸我早點結婚,也有姑娘提出如果我肯放下樹干點別的就嫁,但我不愿意,寧愿守著樹過。”周肖明說,30多年里,他每天至少去樹園兩三次,白天看樹、修樹、葬樹,與樹對話,風雨無阻,晚上則打著手電筒去查看日間的嫁接、扭枝是否成功,“下雪天也要去,不看上幾眼都睡不著覺”。
“孔雀開屏”要10年才能長成。 錢江晚報 圖
如今,他在承包的6畝地里種滿了紫薇、榔榆、楊樹等,一共幾百棵,造型各異。
“它們就像我的孩子,有各自的名字。”周肖明說,比如10株主干交叉生長的杜英樹叫“大團結”,上干分開、下干盤根錯節長在一起的叫“情人樹”,兩棵樹干交替生長形成凳子形狀的叫“椅子樹”……
周肖明告訴澎湃新聞,造型樹的形成主要依靠人工扭枝和壓枝,比如“大團結”是10株相隔一定距離栽種的杜英,在長大過程中不斷用厚實的繩子將樹節點捆綁起來,慢慢自然粘連生長的結果,等到秋冬或早春時節,部分樹葉會變為緋紅色,紅綠相間,鮮艷奪目。
“幾年前,曾有工廠向我收購樹木,但我總覺得像在賣妻賣子,狠不下心。”周肖明告訴澎湃新聞。
為了讓死去的枯樹換一種方式“活著”,八年前他輾轉山東、江蘇、安徽多地學習根雕,回來后“山鳳凰”、“孔雀開屏”、“奔月”等一件件作品相繼誕生。“從種子到樹再到樹雕,樹木就是我的家人,永遠不會老,也不會離開。”他說。
一年多前,為了維持生計,周肖明在縣城開了一家樹雕店出售自己的作品,售價從1萬多元到65萬元不等。“我知道價格偏高,因為我并不真正想賣,但若真有人看上了,也定是個懂行愛樹的知音,不會虧待我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