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2017 年即將結束,日前《咬文嚼字》、人民日報官微、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都先后發布了“2017 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的榜單為這一年的語音環境做總結。網絡熱詞作為流行文化的象征之一,僅僅 10 個恐怕未必能完全概括這一年的潮流。所以學霸君根據影響了擴展到 20 個,看看有沒有哪句話是你今年在用的口頭禪呢?
中國傳媒大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有聲媒體中心從全國主流媒體采集了10億字次的新聞語料,覆蓋了報紙、網絡、廣播電視多種媒體,利用文本大數據技術統計分析后,發布了2017中國媒體關注度十大榜單。
記者從榜單中發現,“一帶一路”“人工智能”“十九大”等成為年度新聞熱點,“懟”“打call”“freestyle”等成為年度潮語,“長途漫游費取消”“跨省就醫”“租購同權”等成為年度新舉措。
新聞熱點:中國發展世界矚目
榜單顯示,2017年度新聞熱點為“一帶一路”“人工智能”“十九大”“共享單車”“比特幣”“全運會”“雄安新區”“金磚國家”“朝鮮半島”“特朗普訪華”。
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金磚國家峰會再到十九大的勝利召開,2017年中國方案備受世界矚目。“我認為這些詞體現出中國驕傲。”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郎勁松說,“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不斷提升,中國的發展方向受到世界矚目,并向世界提供著智慧和方案。”
2017年,人工智能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人臉識別、增強現實技術、語音交互等“黑科技”開始影響和改變我們的生活。“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從人工智能到共享單車,中國的創新力量正在影響世界,互聯網技術正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并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
但在共享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2017年也出現了押金、安全等風險和問題。朱巍說,網絡安全與網絡風險需要以法律形式予以規范和化解,但歸根到底,新技術正在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讓生活更加便捷。
“我們不僅見證了中國驕傲,還要提升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全球媒體都聚焦中國時,在世界話語空間中將中國聲音傳遞出去。”郎勁松說。
網絡流行語:年輕人的多元文化碰撞
“懟”“厲害了,我的XX”“freestyle”“打call”“Diss”“戲精”“扎心了”“四海八荒”“尬聊”等都是榜單中列舉的2017年被網民甚至媒體廣為使用的流行詞匯。
在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網絡流行語中,“你的良心不會痛嗎”“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皮皮蝦我們走”“油膩”“還有這種操作”等同樣上榜。
記者發現,這些網絡流行語大多起源于網絡直播、電視劇、網絡綜藝等平臺,尤其游戲直播居多。“直播中使用的語言更加簡單,流行范圍更為廣泛,所以很多方言都成為流行語被大家熟知。”朱巍解釋。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現出了多元文化的碰撞。”郎勁松說,原本屬于嘻哈文化、應援文化、粉絲文化等亞文化群體的詞匯經過網絡的傳播和放大,對大眾文化產生了反向輸出。
內容消費的年輕化折射出年輕人生活方式的新特點。郎勁松說,這些潮語的畫面感很強、情緒化色彩鮮明,“精準地表達出原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扎心”“懟”等能夠展現出當前年輕人面對壓力的自我釋放,“freestyle”等又表現出年輕人個性化、自由、不受拘束的主張。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認為,作為輿論場的重要組成之一,新媒體的青春屬性凸顯,極簡化、個性化、移動化、娛樂化等屬性凸顯,加之彈幕交互、二次創作、碎片化等表達模式的拓展與助推,令網絡流行語的風格得到進一步強化和傳播。
新舉措:老百姓獲得感提升
2017媒體關注度十大榜單還發布了包括“長途漫游費取消”“跨省就醫”“租購同權”“共有產權房”“分級診療”“醫藥分開”“多證合一”“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北向通”“隱私面單”在內的“十大舉措”。
朱巍介紹,這些新舉措解決的都是我們身邊的問題,它們關乎民生,符合每一位老百姓的期待。
“從住房改革到醫療改革再到證件辦理,2017年的十大新舉措都是在具體解決老百姓的切身問題。這些接地氣的民生舉措實際就是要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郎勁松說。
朱巍表示:“不僅是政府在努力推進新舉措,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近年來,網購和快遞單中個人信息的泄露成為各界關注并且期待解決的問題。“隱私面單”將消費者的關鍵信息通過技術處理,在快遞面單和后臺對信息加密,防止其他人從單子上竊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諸如隱私面單這樣的新舉措看似雖小,卻體現出國家和企業對個人權利的關注和保護。”郎勁松說,我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斷提升,全社會的文明自覺與法治程度也在不斷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