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高溫的杭州,昨天下了雨,天有絲絲涼風。
杭州市考古所的專家王征宇,對每一位來到臨安市政府大院內千年“古建遺存”的專家都要講一遍3月的那個“意外和驚喜”——
今年3月,臨安市政府大院內一處停車場改建,竟然發現3米處暗藏著一個堪稱宏偉的地下建筑群,建筑遺存的歷史可追溯到五代十國(公元907-960年)期間……一個不經意,就是一個大發現;看似不起眼,卻見證著歷史。
這個建筑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吳越國王錢镠(liú)“舊居”嗎?昨天來自全國的考古專家們參觀了建筑遺址并展開相關論證。
千年“古建遺存”線索指向錢镠“衣錦軍”
臨安市政府西邊一角,經過5個多月的發掘與考古,1000多年前的精美古城漸漸從地下浮現出來——
方方正正的建筑群,青磚鋪得平整,大型臺基令人驚嘆,還有大型柱礎石和排水暗溝等,以及精妙絕倫的五代、北宋交替時期的瓷片,釉色烏黑的建窯淺足碗,還有保存數百年依然侵浸油光的獸牙,100多枚銅錢、板瓦、筒瓦、瓦當等,部分青磚上還發現了文字,如“官”“官用”“午二”“壬”“東”“大唐”等……
這個建筑是作什么用的?有備而來的知名專家學者們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發現古建遺存的地方有一個地名叫太廟山,五代十國此山被稱茅山。臨安縣志記載:自宋代臨安縣衙遷至太廟山以來,直到今天,太廟山就一直是臨安縣衙所在地。”王征宇說,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處五代時期古建遺存,是公共類建筑。“有可能是古代縣衙或輔助機構,不排除該古建為錢镠一族舊居的可能。”
而且,建筑群極可能與錢镠的“衣錦軍”(軍事建制單位,后演化為類似于縣一級的行政區塊)有關。錢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錢镠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期間,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經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于江南,后葬于故里“錢王陵”(錢王陵離該遺址非常近)。有記載證實,衣錦軍的前身為衣錦城,是錢镠負責督建并駐兵的地方,衣錦軍取安民興國之意。
為什么跟錢镠有關?有條史料說得明確:公元894年,唐昭宗封錢镠為太府少卿,并“賜第茅山”。遺存很可能是“衣錦軍”的辦公場所。
專家建議從大遺址角度來考古和保護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不排除是錢王陵的附屬園林建筑的可能性。“因為目前來講,發掘面積比較小,很難作出肯定判斷。”
現場還發現4個巨形陶缸(局部損壞),各自能裝水數百斤。這些陶缸的用處是什么?現場專家說,缸可能是用來做腌制品的,而且現場發現很多盛酒的韓瓶,所以也很有可能是盛水、釀酒的器具。
參與考古發掘的專家認為,該遺址建筑技術和規格較高,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自唐末五代至宋代,文化層及其出土遺物豐富。作為臨安市中心區的考古遺跡是迄今難得的發現,對現有遺跡的初步判斷也比較合理。
“建議下一步考古工作對基址進行科學地解剖,增加發掘面積及位置,了解建筑群組大的格局和性質。在太廟山南部進行更大范圍地調查和勘探,與臨安發現的其他吳越國遺存做更深入的比較研究。”專家們建議,從大遺址的角度來考慮考古工作和保護工程,城市規劃調整,與這一塊文物的保護規劃緊密結合,“市政府可考慮另行選址建設,以便從文化遺產更高層次利用的角度,保護和利用好這一文化遺產資源,促進基于晚唐五代吳越國歷史資源的城市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