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家上市銀行已公布2020年業績報告。在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合理讓利的背景下,去年不少上市銀行投放的信貸總量持續攀升。2020年“錢流”有何變化?今年貸款又將投向何處?
多家銀行新增貸款創新高,哪些領域“吸金”較多?
為積極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去年銀行機構紛紛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其中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更是發揮了“頭雁效應”。
數據顯示,2020年,工行境內新增人民幣貸款1.88萬億元,居于金融機構首位;農行、建行、中行分別新增人民幣貸款1.8萬億元、1.76萬億元、1.2萬億元,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在建設銀行首席風險官靳彥民看來,2020年貸款增長較快,一方面由于疫情防控成效逐步顯現,經濟形勢持續向好,市場信貸需求相對旺盛;另一方面離不開銀行自身積極作為,貸款項目儲備豐富。
新增貸款都投向哪些領域?從多家銀行的年報數據來看,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貸款投放力度明顯加大,其中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更是投放亮點。
年報顯示,2020年,建行為超過1萬家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提供1257億元資金支持;農行的農產品穩產保供重點企業貸款較上年末增長38.6%;中行為834家全國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累計投放優惠貸款212億元。
另外,基礎設施建設、“三農”等也是“吸金”重點領域。2020年,工行新型城鎮化、交通運輸等基建領域貸款增長近7000億元,同比多增2400多億元;農行的“三農”縣域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增速3個百分點。
“從年初信貸投放情況來看,信貸需求旺盛,預計2021年貸款增長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農業銀行副行長張旭光說。
普惠小微貸款增速較快,銀行能否持續堅守“本分”?
受疫情影響,不少實體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生存壓力驟然增大,需要金融血脈予以支持。
年報顯示,2020年,建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達1.45萬億元,增幅超過50%;農行、交行、工行、中行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較上年末增長62.3%、59.04%、58%、48.12%。五家國有大行均完成了監管要求——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40%。
不僅如此,各家銀行紛紛針對小微企業實施利率優惠、減費讓利舉措。2020年末,建行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同比下降0.64個百分點;工行新發放的普惠貸款利率為4.13%,比上年末下降39個基點;交行的小微客戶綜合融資成本下降96個基點。
農行副行長湛東升表示,今年在完成投放達標基礎上,農行普惠金融業務要著力提高首貸戶、中長期貸款、制造業貸款的投放占比,用數字化服務手段提升小微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捷性。
建行副行長王浩表示,2021年將進一步落實對普惠金融、小微企業的支持政策,不斷豐富適合小微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完善智慧化風控體系,真正讓服務小企業成為大勢。
部分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超標,未來如何壓降?
去年末,金融部門出臺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從年報來看,2020年不少上市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個人住房貸款仍保持較快增長,個別銀行房地產相關貸款余額占比超標,在過渡期內需要進一步壓降。不過,也有部分銀行距上限仍有空間。
按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大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余額占比上限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比上限分別為40%和32.5%。以年報數據粗略計算,2020年末,交通銀行對公房地產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合計16420億元,占比約28%,尚有空間;建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5.83萬億元,已達貸款總額的34.73%。
多家銀行年報不約而同地提出,2021年將主動適應更加嚴格和精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穩健投放房地產信貸業務。建行副行長呂家進表示,將對房地產開發貸繼續實施從嚴的名單制管理,優先支持剛需群體,多措施促進對公房地產業務平穩發展,保持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合理適度增長,有序降低房地產相關貸款在各項貸款中的占比。
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直言,銀行不能走過去只盯著房地產、政府融資平臺業務的老路,而要在新產業和新技術領域尋求發展機遇,服務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