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獲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輸水361.22億立方米,其中向河北省供水突破100億立方米,向天津供水60.06億立方米,向北京供水62.13億立方米,向河南供水123.28億立方米,工程綜合效益遠遠超過預期。
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中線工程源源不斷輸送的南來之水,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描繪出了一幅山清水秀的新畫卷。
在河北,受水區曾經吃水難、用水難。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與配套工程構筑起安全供水網絡體系。通過40余座分水口、128座地表水廠,將優質的南水送達石家莊、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定州、辛集以及雄安新區。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副局長、河北分局黨委書記、局長田勇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以來,供水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及以上,明顯改善了受水區水質。以石家莊市區為例,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30-350毫克/升降至150-170毫克/升,居民飲水品質得到較大提升,河北省黑龍港流域500多萬人徹底告別了祖祖輩輩飲用苦咸水、高氟水的歷史。
在天津,全市南水北調供水總量由2014年的24.1億立方米增至2020年的27.82億立方米,城市供水“依賴性、單一性、脆弱性”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天津分局黨委書記、局長胡金洲表示,天津市建設集中供水廠,延伸自來水管網,逐步用南水北調水代替地下水源,提升了2817個村、286.8萬農村居民的飲水質量,基本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為建設高質量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基礎保障。
胡金洲說,去年,天津市科學調度市內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充分利用各種水源,最大限度實施河湖生態補水,全年生態補水14.26億立方米,建成中心城區及環城四區水系連通、海河水循環體系等重點工程,升級濕地保護區保護力度,全市國控斷面優良水質比例由2017年的35%提高到55%,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由40%降為零,水生態環境質量達歷史最高水平。
在北京,62.13億立方米南水增加了北京市水資源總量,提高了城市居民用水條件,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300萬人。
南水的到來,在顯著改變首都水資源保障格局和供水格局的同時,為北京贏得了寶貴的水資源涵養期,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南水北調大寧調蓄庫、團城湖調節池、亦莊調節池實現蓄水,增加水面面積550公頃;通過向十三陵、懷柔、密云等水庫存水,擴大了水域,密云水庫增加水面超過5000公頃;向城市河湖補水以及回補地下水,地下水水位較2015年底25.75米回升了3.26米,連續5年回升。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貫穿京津冀,形成了京津冀三地水系互聯、互通、共濟的供水新格局,對實現水資源的統一調度、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有效治理“大城市病”提供了強有力的水資源保證。 (記者 劉春沐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