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塊可以預訂一個養老床位,3萬,5萬,11萬,29萬元……“錢存得越多,之后入住折扣越大”,這是湖南益陽納諾老年公寓宣傳的投資養老政策,在這種宣傳的誘惑下,當地不少老人將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投了進去。2020年7月,納諾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偵查。半年后的2021年1月21日,62歲的曹某林縱身從湖南益陽資江大橋跳下。
對于老人的投江,知情人的說法是,老人沒辦法解決問題,就只能解決自己:曹某林無法解決的,是投了17萬元進養老機構,打了水漂而維權無望,被立案偵查定性為“投資受損人”的無奈。
原本是為自己提前打造美好的晚景,到頭來卻掉進了養老欺詐的陷阱,這種情況近年來時常見諸媒體。2019年8月,法制網曾有報道:湖南長沙多名老人在順祥老年公寓預定養老床位,投資幾萬至幾十萬元不等。當時承諾,合同期滿退還預存的本金,每年還會有分紅。但后來老人們不僅利息沒有見到,連本金都拿不回來了。
同年6月,湖南常州警方也偵破一起以“認購養老床位”為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案子,此案共有500多位老人受騙,涉案金額1.2億余元。
坑老產業在保健品等領域大肆收割之后,又把黑手伸向養老領域,很多老人剛剛對保健品騙局稍有醒悟,就又掉進了“養老”的坑,類似投江自殺的慘劇再次上演……老齡社會前夜,老人群體財產安全何處安放這個題目,讓人倍感焦慮。
“收割老年人”形成產業,公共管理層面有必要反思履責不力的問題。現代社會,老年人應成為重點保護的群體,在老齡化不斷加深的背景下,保護老年群體的責任也更重。市場化養老確是發展方向,但規范養老市場,卻是公共管理的責任。社會上頻發養老欺詐現象,有關方面不能總是后知后覺、發生極端事件后才高度重視。
以“益陽62歲老人投江”事件來說,掛著養老名頭的機構,推出所謂“3萬,5萬,11萬,29萬……”“錢存得越多,之后入住折扣越大”的營銷行為,為何沒引起監管方面的重視、沒受到干預?事實上,這種營銷行為的圈錢特征十分明顯;而拋開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問題,單說這種多年之后受益的投資,對老年人而言,風險本來就非常大。相關部門不該不察。
據報道,涉事益陽光輝頤養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成立時,當地及上級有關部門領導曾出席開業慶典,當地媒體還刊發了領導蒞臨指導的現場照片。按說,從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市場化養老的角度,對社會養老機構的成立表示重視,并沒有問題,但更需要重視的問題是關注養老產業健康發展,特別是市場的規范。否則很容易留下為某些機構“站臺”“背書”的印象。
而事實上,很多老人相信養老機構的宣傳,與“領導蒞臨”不無關系。益陽一對投入所有積蓄的老夫妻,就給記者發去有當地媒體的宣傳報道、領導蒞臨指導的現場照片,說“看了這些,你們也會動心的”。
我國市場化養老還剛剛起步,必然面臨著很多復雜問題,而加強監管,防范養老服務走偏、變異,應是重中之重。特別要警惕少數“假養老機構”把市場化養老的信任度搞壞,一旦老人們失去對市場化養老的信任,問題恐怕很難修補。(馬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