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資產82.51億元的國聯證券(601456.SH),將收購凈資產210.37億元的國金證券(600109.SH)。
9月21日,國聯證券公告,已與長沙涌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涌金集團”)簽訂協議,前者擬受讓后者持有的國金證券7.82%股權,并籌劃由國聯證券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股票,以換股方式吸收合并。
參考國內券業最大的收購案,當年申銀萬國證券也是以換股方式,吸收合并宏源證券。最終兩家成立新券商申萬宏源證券。
不過,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的股價,卻在公告披露前的一個交易日,雙雙出現漲停。對此,《投資者網》就是否有知情人士提前獲知信息進行內幕交易,致電國聯證券求證,但對方表示,目前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訪。
中信證券班底坐鎮
以小博大,這是市場對本輪收購的普遍評價。
根據兩家券商的2020年半年報,截至今年上半年,國聯證券、國金證券的凈資產分別為82.51億元、210.37億元。國聯證券以小博大,在券業界,甚至資本市場也實屬罕見。
國聯證券屬地無錫,原為地方色彩濃厚的券商。2015年,國聯證券于港交所上市,第一次進入全國視野;2019年,中信證券的高管集體跳槽,轉為國聯證券管理層,使其第二次進入全國視野。
實際上,早在2015年,前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出任國聯證券的顧問。彼時股災剛剛褪去,曾被譽為“國家隊”的中信證券,卻于當年11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一場席卷中信證券的風暴,很快造成人事巨震。就在同年,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經紀業務負責人劉軍、權益投資部負責人許駿先后被依法逮捕。巨震后的中信證券,幾年間的業績也未有大突破。
此時的國聯證券剛掛牌港交所,2016年正式啟動A股上市進程。不過,受市場環境影響,國聯證券2016年至2018年間業績始終低迷,甚至因違規屢次收到罰單。最關鍵的,國聯證券在2018年向證監會申請中止A股發行,上市計劃陷入僵局。
一邊是中信證券無太大起色,一邊是國聯證券欲求上市。在講究人才資源的券業,中信證券的高管團隊,又選擇回歸前領導王東明的麾下。
2019年,中信證券前首席風險官葛小波出任國聯證券總裁。同年,王捷、汪錦嶺、尹紅衛、李欽等中信證券老將先后加入國聯證券,組成管理層。重新上路后,國聯證券向證監會申請恢復A股發行審查。
今年7月31日,國聯證券正式登陸主板。一了夙愿后,如何把國聯證券從一家小型券商,迅速躋身到券業中游,又成了管理層的新目標。但市場未料到,上市兩個月后,國聯證券就給出了方案。
1+1能否大于2
在同質化程度極高的券業,收購是迅速壯大的捷徑。
截至今年上半年,國聯證券、國金證券的凈資本分別為80.87億元、187.15億元。若合并順利,其凈資本規模可沖刺券業第二梯隊,對標興業證券269.08億元。
論國金證券的價值,這家前身為成都證券,后被涌金集團收購的券商,十余年來逐漸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尤以投行業務出名。
今年前六個月,國金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8.96億元、凈利潤10.03億元。國聯證券方面,同期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8.22億元、3.21億元。無論規模還是盈利能力,國聯證券離國金證券都有不小的差距。
特別是投行業務,國金證券的實力足以令券業垂涎。
保代是投行業務的第一生產力。中國證券業協會顯示,國金證券擁有保代155人,規模與海通證券162人、華泰聯合190人相當,處于第一梯隊;而國聯證券的投行業務,分拆出與蘇格蘭皇家銀行組成子公司華英證券,目前保代26人。
項目是投行業務的第二生產力。Wind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國金證券成功保薦7家企業IPO,數量僅次于中信建投、光大證券、中金公司。反應到2020年半年報里,報告期內投行業務帶來7.48億元收入,同比上漲200.37%,占總收入的25.83%。相反,國聯證券的報告期內投行收入為1.5億元,占總收入18.25%,項目來源基本為債券融資。
不過,除了投行業務在券業領先,國金證券的其他業務則相對乏善可陳。以資產管理業務為例,國金證券的管理規模為878.8億元,國聯證券規模更低至289.46億元,兩家合計1168.26億元,但規模排名前10名的券商,每家均超過2000億元。
合并能躋身行業中游,甚至沖刺第二梯隊,但落實到具體業務,這家呼之欲出的“新券商”的未來,除了投行業務能迅速在股權、債券等項目站穩第一梯隊,其余如經紀、資產管理等,離券業中游都有不小差距。中信系班底的征途,仍然漫長。
對此,《投資者網》就高管如何整合投行團隊,發展資產管理業務,向國聯證券詢問,截至發稿日,對方未予置評。
涌金系退居幕后
2004年,證券業經歷史上最黑暗時刻。不少券商被查出挪用客戶保證金,巨無霸南方證券轟然倒閉,人人自危。
也就在這個時候,民營背景的涌金集團收購成都證券,之后更名國金證券并借殼上市。市場更樂于稱這股力量為“涌金系”,與同期的“德隆系”齊名。最巔峰時,涌金集團的掌門人陳金霞持有國金證券、九芝堂、千金藥業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權。
金融、醫藥是涌金集團的布局重點。2015年,民營金控大行其道,不少企業家躍躍欲試之際,涌金集團反其道行之,悄然作別資本市場。
當年5月,涌金集團控股的九芝堂宣布定增,前者主動出讓控股權。三年之后,涌金集團通過二級市場交易,清空九芝堂的股權,徹底告別這家曾掌控14年的公司。
另一家千金藥業,第二大股東涌金集團也通過分批減持,實現逐漸退出。根據千金藥業的今年半年報,涌金集團及其子公司,已不在前十大股東名單內。
為數不多仍在持股的凱利泰,涌金集團通過子公司持有其6.93%股權,位居第一大股東,也是集團最近的一筆投資。
低調、惜別,涌金集團成名于民營金控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又在第二個黃金時代選擇退居幕后。
今年9月13日,《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正式頒布。其中對民營金控的準入與規范,標準大為提升。此時涌金集團出讓國金證券股權,也被市場視為恰逢其時。(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