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日,我特別留意了創業板注冊制下首批上市的18只新股的表現,整體可用‘搶眼’形容。真羨慕那些中簽的人。”一位已有15年股齡的北京投資者8月25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他在創業板設立之初就已開通交易權限,不過對此并不算特別關注,但伴隨著8月24日創業板注冊制正式啟動,他才真正將目光聚焦到被譽為“活力之板”的創業板上。
已入市十余年的王深(化名)是投資者眼中的“天選之子”,他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我于8月12日晚收到開戶券商發送的創業板新股——歐陸通的中簽信息,驚喜之余又頗感意外。我所中簽的股票已于上市首日全部拋出。”
東方財富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收盤,創業板注冊制18只新股上市次日大面積飄紅,僅1只股票下跌,C金春以76.87%領漲。
創業板“吸睛”指數持續升溫,但需要注意的是,自8月24日起,創業板交易機制也已經迎來一系列變化,并且,新的交易機制同時適用于增量公司和存量公司。那么,中小投資者參與創業板交易應注意什么?如何適應新交易機制?《證券日報》記者于8月25日就上述問題展開了采訪。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業板改革之后,發行條件對企業更具包容性,根據風險匹配原則,在充分考慮現有創業板市場基礎和投資者狀況、兼顧各層次市場板塊和注冊制改革的協調銜接的基礎上,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也進行了相應調整。創業板存量投資者可繼續參與創業板市場,但增量投資者需滿足參與交易24個月,且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于人民幣10萬元。對于中小投資者而言,應牢記十八字箴言——“增強風險意識、避免盲目追高、堅持理性投資”,通過長期投資享受創業板改革、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此次創業板改革落地,新交易機制提高創業板新股上市初期價格發現效率,一是增加新股不設漲跌幅天數,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二是優化盤中臨時停牌機制,設置30%、60%兩檔停牌指標,各停牌10分鐘。此外,籠子外的價格會暫存于主機,待價格波動使其進入有效競價范圍后才參與競價。‘價格籠子’的存在正是為了強化對拉抬打壓等異常交易行為的防控,維護正常交易秩序。”李湛提醒中小投資者,創業板的投資風險與主板相比較高,投資者應當依據自身所能承受風險的能力,選擇具有良好成長性的優質創業板企業,以價值投資的心態來進行投資。
“我8月24日一大早又接到股票開戶券商的客服打來的電話,對方再次向我確認是否已簽署風險揭示書,并詢問我是否知曉創業板的新交易機制”,已入市6年的河南省信陽市市民田苗苗(化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她于7月底剛開通創業板交易權限,由于對創業板新交易機制還未完全摸透,加之自知投資風險加大,目前還未買進相關股票,仍處于觀望狀態。
家住吉林省長春市的投資者甘亞男(化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創業板新交易機制讓她更加注重在實際交易中的風險管理,嚴格執行止損止盈的交易策略。“不過,由于漲跌幅度增大,T+1的交易方式在風險控制方面顯得‘力不從心’,我希望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腳步加快,配套制度如T+0的交易規則能跟上,讓投資者能更及時地規避風險。”
王深投資股票屬于穩健型,一直都崇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他說,“投資股票還是要放好心態,不要跟風炒作,要做足‘功課’。”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廣大投資者在參與交易前,應當充分了解創業板交易規則的具體要求,充分了解新老交易機制的差異化安排。嚴格遵守交易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規則,依法依規參與交易。同時,密切關注創業板上市公司基本面,綜合考慮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科學決策,理性投資。(昌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