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融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出爐,上半年合計虧損2.11億元,這與該公司近年來盈利持續改善的趨勢有所背離。細看各季度表現,中融人壽利潤呈現盈虧交替局面,盈利模式或仍欠穩。保費方面,中融人壽上半年原保費收入同比縮減超兩成。
業績問題的背后,是中融人壽尚處于轉型初期的步調之中。近幾年,中融人壽著手推進公司戰略轉型,定下IPO目標。但其科技轉型落地項目并不多見,依賴銀郵代理渠道,業務重回“分紅+萬能”的原有模式。與此同時,作為公司戰略執行者的總經理一職已空缺兩年,目前暫由常務副總經理孟巖主持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中融人壽在售的萬能險以5年期及以上產品為主,這也是行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所趨。不過,在年內多家壽險公司下調萬能險結算利率的情形下,中融人壽并未進行調整。對此,業內認為這樣做可能是出于獲取保費、維持流動性的考慮,如果結算利率長期維持較高水平且投資能力不足,將會面臨不可持續發展的隱患。
盈利模式欠穩,上半年虧損2.11億
近日,中融人壽在中保協官網披露2020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藍鯨保險統計發現,中融人壽上半年合計虧損2.11億元。
針對虧損的原因以及下一步扭虧舉措,藍鯨保險向中融人壽致電,但中融人壽并未回應。
事實上,近幾年,中融人壽盈利能力已有所改善,在連虧兩年后,2018年、2019年該公司分別實現0.13億元、1.05億元的盈利。
不過,藍鯨保險梳理發現,中融人壽2018年以來的季度利潤波動幅度頗大。2018年初至2019年末的8個季度中,中融人壽凈利潤處于“虧損—盈利—虧損”的循環處境,季度虧損最大值為3.16億元,盈利最大值為4.31億元。
與此同時,上半年,中融人壽實現保費收入48.5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63.54億元的保費,縮減23.6%。
而近幾年,中融人壽年度保費變化也較大。此前,中融人壽因投資“冒進”導致償付能力亮起紅燈,收到監管函,被要求停止經營新業務、暫停新設分支機構。受此影響,2016年中融人壽保費由往年的幾十億元驟降至24.8萬元。
直至同年11月,中融人壽一筆8億增資落地,監管解禁,中融人壽業務重啟后有所好轉。2017年至2019年,中融人壽分別攬收35.3億元、50.78億元、80.59億元的保費。
此外,伴隨著保費下滑,中融人壽凈資產由2019年4季度末的28.86億元縮減至2020年2季度的28.01億元。
轉型知易行難,“帥位”空懸超2年
盈利欠穩的背后,是中融人壽尚處于轉型調整初期的現狀。
2018年,中融人壽確定“十六字經營戰略”,即“規模增長、價值提升、效益引領、創新驅動”,制定力爭三年后啟動IPO的目標。強調將加強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以資產負債管理為核心,推動產品升級換代并全面展開各項業務。
2018年初,中融人壽下線原有全部產品,重新開發并上線新產品,著手推進科技轉型工作。具體動作如,聯合京東數科共同推出了一款互聯網保險產品——中融京融一號終身年金。
前腳落地互聯網產品,后腳中融人壽便于2019年表態,將設立金融科技平臺,確保三年內實現全面經營轉型,推動公司由傳統保險公司發展為科技保險公司。渠道建設上,中融人壽于2019年11月上線官微產品銷售功能,但整體來看,相關項目落地并不多見。
“長期以來,渠道單一、資本不足、人才匱乏等問題嚴重制約中小險企的發展。自第三屆董事會成立以來,公司一直積極探索和實踐,努力嘗試走出一條適合中小險企發展路徑”,此前,中融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
實際上,渠道多樣化發展早已成為中融人壽的渠道轉型方向。2018年,中融人壽稱將積極探索個險、經代及互聯網等渠道,大力發展長期儲蓄和風險保障類業務,穩中求進;2019年,中融人壽又表示,將堅持兩條腿走路,在做大做強做優銀保渠道的同時,大力推動互聯網第三方渠道和自營渠道的建設。
但2019年,中融人壽原保費的前五大險種以及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的前三大產品保費收入均來源于銀郵代理渠道,其中,前五大險種占總保費超九成。顯然,中融人壽網銷等其它渠道還較弱,渠道建設的實際情況與設想的方向有所偏移。
對于中融人壽而言,轉型不易的同時,還陷入難覓良將的尷尬。此前,有多年壽險管理經驗的孫建軍空降到中融人壽,但任期不足1年便離職。若以常務副總經理孟巖主持工作以來看,即2018年2月至今,“帥位”空缺已超2年。
發力中長期萬能險,業內:利率下行下要做好資產負債匹配
不同渠道影響不同的業務結構,依賴銀保渠道,從2018年開始,中融人壽再次回到“分紅+萬能”的固有模式。而在2017年,中融人壽原保費均來自傳統壽險。
數據顯示,2017年,中融人壽分紅險保費收入為0元,2018年增加47.68億元,2019年增加27.04億元至74.72億元。這在業內看來,由傳統壽險向分紅險轉變,是險企緩解經營壓力的表現。
2017年,中融人壽以萬能險為主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約16億元,2018年、2019年,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的前三大險種收入分別為20.79億元、76.71億元,萬能險抬頭趨勢明顯。
與之密切相關的保戶儲金及投資款也明顯增加,2019年中融人壽保戶儲金及投資款余額升至127.24億元,較年初增加52.65億元。而保戶儲金及投資款余額被列記在負債端,這也就意味著2019年中融人壽負債提升了50多億,退保、現金流壓力進一步加大。
需要注意的是,通過官網細看,與此前監管叫停的存續期不足1年的中短期產品有所不同,中融人壽這在售的萬能險主要為5年期及以上的產品。
近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與藍鯨保險交流時指出,“萬能險本身不是問題產品,國外萬能險通常是期限較長的終身壽險,但在國內異化成期限短、資金成本高的高現金價值的短期理財產品。它的問題一是壽險的核心價值難以得到彰顯;二是因負債成本比較高,如果投資表現不好的話,存在利差損風險”。由此來看,萬能險由短期向長期化演變,是回歸行業經營正軌的本該發展的方向。
不過,年內,中國人壽、平安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下調了萬能險結算利率的情況下,中融人壽25款萬能險產品悉數未做下調操作,年化結算利率多數保持在4.33%-5.3%的水平。
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險企投資收益承壓下,近期市場中有很多萬能險產品結算利率下調,這反映的是市場投資的正常狀況。但像中融人壽這類不調整的公司,可能是為了獲取保費,維持流動性的權宜之計。如果長期維持較高水平,只是為了謀求保費、抬高負債成本,那么其投資收益面臨較大挑戰,存在不可持續發展的隱患;如果其投資能力較強,負債成本高對公司經營影響不大,但這種可能性到底有多大,這是值得我們去關注的,建議保險公司做好資產和負債的匹配”。
“對于中融人壽這類中小型主體而言,發展確實挺艱難,因為過去依靠銀保渠道快速拉升保費主要是中短期產品,一些存量風險需要釋放。在行業轉型的當下,轉型發展過程中有很多矛盾都會出來,比如現金流壓力、規模保費下滑等問題”,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這類公司,需要給予其轉型一些時間和空間。
關鍵詞: 中融人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