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日前,第二屆水下無人系統挑戰賽暨國際青少年無人系統競技挑戰賽(中國區)在北京舉行。
“無人系統”是全球前沿科技,應用廣泛,但面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2021年,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普教育專委會、國防科普委員會等數十家單位共同發起“無人系統創新教育共同體”及“國防科技未來人才培養計劃”,以“建設海洋強國”為目標,將“水下無人系統挑戰賽”作為抓手,以賽促培、以賽選才,促進無人系統后備人才培養,并成功舉辦首屆挑戰賽。
據介紹,本屆水下無人系統挑戰賽以“關注海洋,科創守護藍碳星球”為主題,是教育部《2021-2022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特設賽項之一。由中國電子學會、中國海洋學會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國際無人系統協會(AUVSI)指導,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普教育專業委員會、國防科普委員會、海洋與國防科普研究中心及北京市少年宮共同承辦,中國船舶714所等數十家科研院所協辦。
經選拔,來自北京市八一學校、中關村第二小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驗學校小學部、北京大學附屬中學、三十五中、北京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等六十余支來自中小學和少年宮的賽隊入圍,參與ROV科學海鱸魚、AUV自主水下機器人、BUR仿生水下機器人以及創意海洋四大賽項的角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賽事特別設置了“太空探索”任務,模擬航天員在水下訓練的過程,不僅表達了對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及圓夢天宮光榮凱旋的“神十三”航天員的敬意,也展現了無人系統在空、天、海、地的廣泛應用場景。水下機器人基于現實解決問題的真實體驗,也促進了青少年對賽事主題的理解,讓青少年更深刻地感受到未來的使命。
據了解,組委會裁判組來自“國防科技未來人才培養計劃”專家庫,由國防科普、海洋科學、工程技術、項目管理、科學傳播、教育研究等不同領域專家組成。此次賽事的舉辦,為青少年國防科技賽事創新評審機制起到了示范和引領作用,也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賽事組織與傳播模式探索了新的可能。
水下無人系統挑戰賽是國際無人系統協會國際青少年無人系統競技挑戰賽中國區指定遴選通道,經選拔,來自北京市八一學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驗學校小學部、北京新英才學校的三支賽隊獲得全球總決賽參賽資格,將代表中國青少年參與國際科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