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甄素靜 每經編輯 魏文藝
【資料圖】
“今年是康養產業的新元年,各行各業都有企業進入到這個行業。而對于地產企業而言,做康養的重要優勢在于資源獲取能力和建設能力。”
日前,中海地產康養公司總經理郭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指出,整個康養產業的發展,實際上是從前期投資、中端建設、后期運營到資產退出的全產業鏈過程,它不只是某一個方面,對于地產公司做康養,最核心資源包括土地資源和資金資源,以及建設能力。
房企做康養有著天然優勢
養老產業一直以來被看作是需要精耕細作、持續投入的一門精細化、慢節奏的生意。進入到其中的運營者,來自與之相關的各行各業,包括保險公司、醫療企業、地產企業及地方國有企業和康養集團。
業內有觀點認為,康養地產本質是以空間為基礎的服務,它是依托于空間來提供屬于康養的服務,然后康養服務的反作用空間的升值,是地產+的概念。
對于地產公司涉獵布局康養業務,在郭鑫看來,“地產行業有天然優勢,比如有進入到康養產業非常重要的底氣:資源的獲取和建設能力。”
對于地產公司而言,最核心的資源包括土地資源和資金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目前我國已在逐步推行全齡社區和15分鐘生活圈,今后在土地供應中也會新增養老用地,對于地產公司來說就有天然的優勢。
其次是資金的資源,特別是頭部房企,獲取資金的能力比較強,然后其融資層面也相對比較低一些。
由于康養行業被認為是基于空間的服務性行業,所以其空間設計建造跟服務是強相關,但目前康養行業建設能力相對偏弱、成本偏高。在郭鑫看來,地產企業的建設能力,恰恰也成為其布局康養業務的另一個不可或缺優勢,前置運營的設計和建設能力,也會使后端的運營成本降低。
郭鑫認為,隨著中國老齡化發展,最終圍繞老年人居住場景為核心的服務,是未來行業競爭主戰場,而居住場景依然還是在房地產公司手中,或者是傳統物業公司的手里面。
資產回報率偏低問題待解
“對康養住區及服務市場來講,目前行業最大的痛點是整體資產回報率偏低,且資產沒有退出通道。”據郭鑫介紹,康養地產目前的資產回報率還不到4%或5%,雖然在“十四五”規劃中講到“謹慎性推進資產證券化”,但行業目前還沒有成功探索案例。
同時,土地和建設成本高。而控制土地成本,要在政策端口出政策。如全齡社區推出來,某一地塊包括普通住宅、適老老化住宅、養老公寓,當鎖定養老板塊的地價時,就從源頭降低了土地的成本。郭鑫認為,“這個優勢未來就是房地產公司的。”
此外,康養社區目前還普遍面臨著入住率不高、運營品質待提升等問題。郭鑫舉例道,國內康養社區現在的入住率不到50%,坪效也相對較低。
歷年來,由于康養產業是綜合能力很強的行業,加之盈利能力較弱,對于中高端或者說高能力的人才吸引度不夠,從而形成品質運營難提升等問題。
據郭鑫觀察,這一現象近年來已有改觀趨勢。
而中海地產選擇康養賽道,將自己定位為資產運營的平臺公司。據郭鑫介紹,中海康養旨在將無論是自營業態還是中輕資產項目,都匯聚成為統一的客戶資源池,并在經營過程中持續輸入中海錦年品牌的運營標準和管理體系,為客戶提供康養住區、適老化改造及產品等多樣化服務。
中海地產有9082的資源分布戰略,也就是中海內部資源分配,即90%資源予住宅,8%的資源予商業地產,2%的資源予創新業務。那么2%的資源投入,對于康養地產等創新業務來講投入是否足夠支持?
“實際上,目前中海地產每年的投資有一千五六百億元,這樣算下來,大概有三四十億元可以投到康養新業務板塊來。但是現在養老還沒有到我們大規模投資的階段,所以(投入)是夠的。”
郭鑫認為,根據中海戰略,住宅和商業是今天明天的生意,而康養是屬于后天的業務。“這2%投入我們叫后天的產業,就是面向后天為中海可能10年、20年以后的中長期發展的來助力的。”
“我們‘十四五’期間的城市戰略是布局8個城市,三個核心城市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個重點城市是無錫、濟南和南京,還有青島和天津。希望能達到1萬張床位,行業的規模在前10。我們還是在一個起步期,沒有太冒進,重點是把運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