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從銀行放貸、國內發債、信托融資全面收緊。業內人士認為,大型房企銷售回款相對更快,能夠更好地適應靈活多樣的融資方式。而小型房企資金周轉能力弱,在巨大資金壓力下可能選擇出售資產。2018年房地產行業將迎來并購熱潮。
監管趨嚴
房地產企業融資途徑主要來自銀行貸款、公司債券和非標融資。但這三個融資渠道都在慢慢收緊。中國證券報記者從銀行人士處得知,銀行貸款方面,多家股份制銀行已暫停房地產新增授信業務。
同時,房企的信托渠道融資逐步收緊。2017年,監管部門對信托公司一共開出23張罰單,較2016年增長156%。北京某信托人士表示,2018年高壓監管仍將繼續。僅2月份,各地銀監局就開出了5張罰單。該人士透露,以往公司基本上只與50強房地產企業合作,現在更加謹慎,更關注房企的資金鏈情況及項目質量。
融資政策高壓,房企融資總額下降。據克而瑞監測(CRIC)數據統計,2017年前11月108家房企融資總額為10014億元,同比下降4%。房企融資總額下滑幅度雖然不大,但融資結構巨變。公司債占比急速下滑,股權融資、境外融資、資產證券化等創新融資占比則大增。
據CRIC不完全統計,2017年前11月受監控的108家房企公司債融資總規模為422億元,較2016年全年大幅下降91%;股權融資規模則增長明顯,規模達到1443億元,占比為14%,相比2016年全年大幅增長96%。
融資多渠道受圍堵,開發商的眼光或瞄向海外資本市場,或創新融資方式。“隨著信貸環境進一步收緊,公司債門檻升高,不少房企尋求海外融資機會。”某一線券商分析師李國強(化名)說道。
2017年前11個月,房企境外融資規模達到2553億元,占融資總額的25%,較2016年全年上升11%。2018年這一趨勢仍在延續。據統計數據,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房企海外發債規模約為53億元。而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末,這一數據為643億元,增長近11倍。
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斐凡表示,海外發債熱度大增與發債成本下行存在關系。過去房企海外發債成本較高,但經過10多年發展,房企海外債的評級提升,成本逐漸降低。
融資創新方面,不少大型房企瞄準REITs項目。戴德梁行發布的2017年《亞洲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研究報告》顯示,國內REITs發行呈井噴式增長。截至2017年10月,國內成功發行商業房地產資產證券化產品共計43單,總發行規模1262.2億元,較2016年增長156.10%。其中,類REITS產品共26單,發行規模609.5億元。
李國強認為,REITs項目融資與傳統的股權債券融資相比,體量小、回款慢,無明顯優勢,并非主流的融資方式。從盤活資產的角度看,這種金融創新融資方式受政策鼓勵,2018年仍將持續。
劉斐凡分析道,房企融資將趨向多元化。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有利于大型房地產企業發展。而小型房企融資渠道窄,處于競爭劣勢。
分化加劇
業內人士指出,在房地產融資渠道收緊的大背景下,大型房企由于口碑好、銷售回款快,可以更好地適應靈活多樣的融資方式。而小型房企資金周轉能力相對較弱,在巨大資金壓力面前可能選擇出售資產。2018年房地產行業將迎來并購熱潮。
從1月銷售業績看,多家房企銷售額再創新高。克而瑞榜單顯示,TOP100房企銷售金額和面積的總體規模分別同比增長57.8%和43.9%。各梯隊的門檻值也在提升,前10位房企的業績門檻值達150億元,前20的門檻值達87.4億元。而上年同期該數據分別為93.2億元和46.1億元。
中小型房企的業績則沒有這么樂觀,據申萬宏源統計數據,在已經披露業績預告的82家房企中,業績預增或略增的公司49家,扭虧13家,合計達76%。主流房企盈利能力上行。而18家發布預虧公告的房企,均為轉型或中小型房企。
除銷售業績外,融資成本分化也在加深。李國強指出,2017年以前,大小房企的融資渠道無明顯差別。但2017年以來,小型房企難以從銀行獲取貸款,轉向利率更高的非標融資,成本上升快。而大房企融資渠道較廣,融資成本上升相對較慢。房企融資成本仍將走高,預計到2018年底大型房企融資成本將提高50到100基點(BP),而小型房企則將提升200到300BP。
劉斐凡指出,房企分化成為趨勢。與海外成熟的房地產市場相比,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資源仍較為分散,分化有利于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